
编者注: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齐鲁壹点,特别面向山东省各市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启动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文活动。此活动旨在通过真实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过程中的深远影响力,分享阅读带来的成长与改变。(。)
作者:临沂市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教师 于万英
解构内心的执念:与自我和解的开始
打开《人间值得》的第一页,我仿佛看到了内心深处拼命追求不凡的焦虑自我。在这个内卷日益严重的时代,我们常常在各种逆袭故事中迷失自我,却鲜有人告诉我们接受平凡也是一种勇气。书中的恒子奶奶用她九十余载的人生智慧轻轻触动了我紧绷的心弦:“人生在世,能够照亮某个角落便足矣。”
这句话激发了我对自己长久以来“自我证明”困境的反思。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指出,当“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差距过大时,人就会陷入持续的心理冲突。正是这一观点触动了我:一方面是遥不可及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是日益失控的现实生活。恒子奶奶的智慧并非放弃追求,而是重新理解何为“足够好”。当我开始接受自己的局限时,长期困扰我的焦虑竟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是一种与自我和解的开始,承认不必在每个领域都出类拔萃,也能拥有有价值的人生。
工作的新定位:从自我证明到托举他人
曾经的我,站在讲台上总是寻求某种证明,证明自己的教学优秀、班级管理无懈可击。这种“自证焦虑”让教育生活变成了一场永无止境的表演。恒子奶奶的话如清泉般涤荡了我的心灵。我开始尝试放下执念,思考“我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这种视角的转变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我学会欣赏孩子们独特的成长节奏,写下温暖的评语,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现在,我理解了教育的真谛不在于教师的自我证明,而在于托举每一个生命。当我不再把自己放在舞台,我看到了更动人的教育风景。
课题分离:解锁精神内耗的钥匙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恒子奶奶的“课题分离”理念犹如一把钥匙,解开了我长期以来的精神枷锁。过去,我总是将教学效果与自我价值过度捆绑,导致精神内耗。实践课题分离后,我清晰界定了自己的课题和学生的课题,不再为外界因素过度焦虑。这种认知转变让我找回了教育的初心:教师不是全能的掌控者,而是学习路上的引导者。课题分离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让教育回归更健康的轨道。
生命的多元价值:重新发现工作之外的世界
《人间值得》让我意识到,将工作视为人生价值的全部是对生命其他维度的粗暴剥夺。恒子奶奶提醒我们:“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工作中,还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色里。”我开始重建生活的支点,参与瑜伽课程、与朋友相聚等活动,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活动不仅滋养了我的教育生命,也让我成为一个更加立体的生命个体。现在,我能更加平和地面对课堂突发状况,将生验融入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教育的温度。恒子奶奶的智慧让我们明白:唯有活出生命的宽度,才能教出有深度的教育。
新闻报料通道:如有相关新闻线索,请通过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的记者都在等待您的报料。让我们一起记录这个时代的温度与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