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半年前,我撰写了一篇名为《手机镜头的广视角:了解等效焦距》的文章,其中详细解读了手机物理焦距与“等效焦距”之间的转换关系。对于大多数智能手机而言,其后置摄像头的等效焦距大多位于24mm至28mm之间,虽然这已算是广角范畴,但在某些特定的拍摄场景中,仍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想要的画面。
今天,我来为大家讲解如何运用手机的全景模式来拓宽拍摄视野。
大家对手机全景模式应该都不陌生。这一功能并不复杂,它通过将多张拍摄的图片智能拼接,形成一张宽广的全景图。在全景拍摄时,手机会自动判断两张图片的边缘部分,并将成像最为接近的区域进行重合,从而完成图片的自动拼接。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全景模式时,手机通常会每隔一定角度就自动拍摄一张照片,最终呈现的是由多张照片拼接而成的全景图。
尽管现在手机摄像头的视角已经相当宽广,但在面对一些特殊拍摄场景时,仍然可能觉得不够广泛。这种情况并不仅限于手机,对于相机也是如此。
我自己的相机是佳能EOS 700D,配套的是佳能EF-S 18-55mm镜头。根据佳能的焦距转换系数,这枚镜头的广角端视角相当于35mm规格的29mm。但在拍摄大场景时,我仍然感觉到视角的不足。我后来购买了一枚佳能EF-S 10-22mm镜头,这枚镜头的广角端视角相当于35mm规格的16mm,拍摄大场景时更加得心应手。
现在,我将对比智能手机的拍摄视角与搭载超广角镜头的相机。这并不是为了评判孰优孰劣,而是展示在正常拍摄模式下视角的相对差异。
(样张对比)
我们看到,更广的视角能够捕捉更多画面信息。如果想用手机拍摄同样的画面范围,通常需要后退,而超广角镜头则可以更轻松地收纳整个场景。这并不意味着手机无法拍摄广阔的画面,全景模式就可以做到。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正常拍摄模式与全景拍摄模式的样张对比。虽然与超广角镜头相比,全景模式的画面可能不够自然,但至少这种方式能够将原本无法捕捉的物体拍进画面。
技巧一:缓慢移动,避免动态物体。
尽管全景模式使智能手机能够拍摄更广泛的画面,但由于硬件规格的限制,拍摄时仍需注意一些要点。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拍摄全景照片时,需要缓慢移动手机,避免过快转动影响最终的拼合效果。尽量保持拍摄过程的水平稳定,以获取更好的视觉效果。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拍摄过程中摄入运动物体。如果运动物体被拍进画面,可能会在最终的全景照片中留下变形的轨迹。在拍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运动物体的摄入。
技巧二:适当取舍,尝试竖拍。
全景拍摄并不一定要拍摄完整的360度画面。手机的全景拍摄角度有90度、180度甚至360度等多种选择,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取舍,适当中断拍摄以突出主体。
除了横向的全景拍摄,大家也可以尝试竖向的全景拍摄。竖向的全景拍摄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在某些特定场合会显得更加生动。
手机全景模式作为一种拓宽拍摄视角的手段,备受关注。在拍摄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细节和技巧,同时可以尝试从特别的视角进行拍摄,以拍出与众不同的全景照片。掌握这些技巧后,即使面对手机摄像头的局限,我们也能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