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的同学聚会,在装饰复古的小馆中进行。在热闹的酒席间,我却感到一丝沉重。坐在旁边的阿峰,昔日曾是体育健将,如今体态已发福,两鬓微霜;而班花娟娟,过去常常聊起的是青春话题,现在聊得最多的却是孩子的学业和父母的健康。聚会上大家依旧热闹交谈,但我突然意识到:中年人们已经在彼此的朋友圈中渐渐消失。
那些许久未见的“死”,虽然网上联系越来越少,但是心中依然留有对方的位置。我们曾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但如今打开朋友圈,最新的动态停留在两三年前。回想少年时,我们言语轻松愉悦,带着豪情壮志和天真无邪。那时的我们乐于展现自己,分享欲望强烈,甚至将小小的都描述生的重要事件。但随着年纪增长,很多人在朋友圈变得低调起来,只保留几条关于过去的动态。偶尔的点赞和互动,大多出于礼貌的问候。
这种变化在无声无息中进行,“人到中年,生活过半。”每个人都在承受难以言说的疲惫和牵挂。家庭、事业、孩子、老人等生活琐事消耗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每天睁开眼睛,就投入到忙碌的生活中。高铁快速穿梭,生活节奏快速,让人喘不过气。朋友圈里晒娃的是真情流露,但逐渐地这些都变成了仅对自己可见。
有句俗话说得好,“夜深人静时,最看清自己”。中年人的朋友圈就像夜晚的窗帘,掩盖了生活的困难和辛酸。我们并非不想分享,而是不敢轻易展现脆弱和迷茫。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能够承担责任就是最大的成长。
《红楼梦》中的诗句“世事如棋,乾坤莫测”,我们在朋友圈保持沉默,并不是无事可发,而是学会了克制。我们的沉默并不等于无感,不言也不等于无事。我们学会了忍让矛盾、收敛情绪,因为懂得自己解决问题。就像古人所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中年人逐渐明白这份淡定背后的默默承担与守护。与其向外界倾诉,不如静静消化。
聚会结束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渐渐明白:有时候沉默是另一种表达,是成年人的体面,更是中年人的担当。我们渴望被理解,但更多时候害怕被误解和打扰。细碎的幸福只属于家人间的小团圆,不适合在社交网络上炫耀。朋友圈并不是中年人消失了,而是成为了我们的隐秘角落。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别人看到的只是片段。
对于中年人的友谊,并不需要时刻在线和频繁来往。也许一年难见一次的聚会,或者深夜才联系的电话,那一句“你没事吧”已经足够温暖。中年后的我们逐渐将重心收回家庭,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人身上。与其在朋友圈维护形象,不如在真实的生活中好好生活。
在怀念年少轻狂的日子时,我们会羡慕那些依旧活跃的同龄人。但更多时候,我们只希望自己的小日子能够平稳无奇、岁月静好。从朋友圈的热闹到冷清,是每个人生命阶段的轮回。当我们扮演多重角色时,会发现世界很大、舞台很亮但也有暗角。珍惜当下、照顾家人、善待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态度。“无问西东坦然生活”,我们虽然在朋友圈中消失,但并没有在彼此的生命中消失。或许等到孩子长大、父母安康时我们会再次分享自己的喜悦那些岁月沉淀的友情依旧是我们最温柔的后盾。中年人的消失不过是另一种成熟的存在方式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