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露和香香皂儿歌歌词

沐浴露和香香皂儿歌歌词

作家杨潇,现年39岁,过去曾做过14年的特稿记者。2018年,他决定进行一次特别的旅程,耗时41天,以徒步为主,穿越1600公里,从长沙走到昆明。他重走了当年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的西迁之路,这段经历被他记录在新书《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中。

旅行团每日行进40公里,曾在猪圈中过夜,一路上提防,却仍坚持采风,写出了第一本关于西南联大的实录,并鼓舞了抗战时期的决心。

我们在北京见到了杨潇,与他边走边谈。他说:“我要像他们一样,在路上,重新发现。”

自述 杨潇

重走之旅,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2018年,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三个本命年,却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作为一名曾经的记者,我写了十多年的特稿,后来做过时尚杂志的副主编,也拍摄过长视频。在36岁那年,我发现这一切已经不能满足我对生活的追求。

那时,我读了一本书——《联大长征》。书中描述了为了躲避战火,北大、清华、南开的学生西迁,300名师生历时68天,徒步1600公里到达昆明,与另外两路师生汇合,创建了西南联大。我深受启发,决定和80年前的年轻人一起上路,找回自己的方向感。

2018年4月,我正式出发。我试图理解他们在旅途中的日常生活、所见所闻以及他们如何处理与个人的危机。

在站点和旅行方式上,我尽可能地与他们保持一致。他们从长沙去益阳是坐船,现在没有船了,我就坐绿皮火车。他们从益阳开始徒步,我也从益阳开始徒步。我不仅在空间上重走一遍,也在时间上与他们相遇。

故事的起点:长沙临时大学

我一到长沙,就寻找长沙临时大学的旧址。许多人不知道,最初三所高校是在长沙组成临大,后来才西迁并改名为西南联大。我探访了当时学校租用的圣院,如今这里成了湖南省二院。我还寻找了文学院在南岳的停云楼,那里曾是金岳霖和燕卜荪讨论哲学的地方。如今房子已破败不堪,屋顶被茅草和藤蔓植物覆盖,玻璃窗全部消失。

开学后第三周,长沙出现了空袭,一天来了4架战机,造成300余人死伤。最终,师生分三路前往昆明。其中最艰难的方式是徒步前往。师生离开长沙不到9个月,长沙就在文夕大火中化为废墟。

探寻80年前的旅行团足迹

我沿着旅行团的足迹前行,探访了许多重要地点。在安顺的火牛洞,闻一多曾在此高歌两曲以利用回音丈量的大小。我读了这些记述,对火牛洞充满了向往。现在的火牛洞已经更名为“犀牛洞”,洞口虽有红色油漆铁门把手但没有上锁,我最终放弃了进洞的想法。

在路上认识

湘黔滇旅行团的许多人都试图在路上理解。他们深入贵州地区时对各种现象印象深刻。例如有一个学生写道:“恐怖的山谷、花、苗族的百姓和瘦弱的人们使我觉得如同经历了几个国度。”根据临大校方给学生的要求“多习民风、考察风土”,旅行团成立了多个小组进行采风活动。其中一个学生出版的《西南采风录》成为旅行团的第一本著作。

感激遇到的老人

我在路上遇到了许多老人并与他们交谈。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好只要我一开口他们就能和我聊上半天根据他们的讲述我可以重建一个城市。我在出发前拜访了多位旅行团后代。许多旅行团成员并没有向子女提及这段往事例如杨式德和黄钰生。然而杨式德从出发起就每天记日记他的深紫色硬皮本封面上没有字沉默地躺在他的书柜里。黄珏生的女儿黄满是在父亲去世十多年后才发现了这份自传。旅行团的经历给了我一个特别的感受在互联网时代一切似乎都被拉平了。例如北上广的大面积拆迁似乎已经成为历史但在许多地方它仍然是进行时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未开始这样的变化影响着的未来就像从盘县到富源的路上新晃的县城风光以及铺和马底驿附近的村民淌水过河一样这条路不仅仅是一条现实的路它是一条历史叠成的路这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道路最终构成了今天这片丰富多元而完整的图景唤醒人们出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和目标重新发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和历史价值。


沐浴露和香香皂儿歌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