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强化最简单三个例子

负强化最简单三个例子

七种典型的错误匹配习惯

例子一:过度依赖他人的判断,自我缺乏主见。当听话时,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一旦独立行动,就会被威胁失去爱。这种情况经历了多次之后,会形成自我症和阴影,也就是应激反应和习惯应对。这种反应一旦触发,就可能引发深深的自责和内疚,比如做错事必须马上道歉,在道歉后独处时反复自责和内疚。触发这个应激反应的钥匙是:他人的责骂、冲突的场面或一张的脸。

例子二:长期缺乏认可,因此渴望他人的认同。一旦遇到批评、误解、轻视或不被尊重,容易迅速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表现为暴怒和暴躁。现实表现是,一旦感觉到被忽略、羞辱或不被重视,就会迅速进行自我防卫,越过耐心澄清和解释,直接进行大声反击和过度反制。这种误解后的爆发经历多次后,会形成习惯和应激反应。触发这个反应的钥匙是:一句粗话、以前产生阴影的话语、类似的情景或一张轻蔑的脸。

例子三:疲于应付生活,选择规避冲突。以忍让、躲避和搁置来应对所有的冲突,这种做成为习惯,直到遇到必须直面的巨大冲突时,可能会突然崩溃。

例子四:渴望他人关心,通过制造矛盾和引起注意来获取关注。这种方式虽然可能成功并多次发生,但自我关注的诉求过高时,制造矛盾和噪音可能得到的是宠溺式的关注。这种方式循环多次后,可能会成为一种惯用的方式。

例子五:缺乏归属感,难以融入他人。常常因为过度怀疑、紧张和危机感而无法信任他人,缺乏安全感。这种情况会让人时刻处于警戒和危险之中。

例子六:受到和规矩的束缚,不敢显露锋芒。这可能是家长眼中的老实孩子,或是被训练成的听话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受到外界的引导和规范,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例子七:认为只有靠自己,过于疏离他人。同样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的体现,常常对他人保持警惕和距离。

这些坏习惯的表现是瞬间的行为反应,它们省去了思考和逻辑判断的过程,使人走入固定的单一路径,难以获得好的效果,也难以改正。这些坏习惯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向、判断的影响特别大。内容不合理、方向不合理、程度不合理等等的不合理,发生了千百次,就成为了习惯,但不合理就是不合理。错误的发生了千百次,就成为了习惯,但错误就是错误。

坏习惯的逻辑原理在于“需知行果受真”六个方面之间产生了错误的匹配并形成了习惯。具体来说,就是需求、认知、行动、结果、感受和真实影响六个方面出现了错误的匹配和习惯性的反应。

为了改善这些强大的旧习惯,我们需要用新的正确的内容替换旧习惯。包括用正确的根本目的替换旧的根本目的;用正确的认知规则和思维习惯支撑根本目的;以目的为导向的行为替换以结果、情感、紧急、感受为导向的行为习惯;以根本目的为导向对结果进行判定,替换以面子、尊严、情绪、输赢、成败为导向的结果判定方法;以根本目的为判定标准产生匹配的感受,替换以结果、输赢、情感为导向的主观感受;以及对相关方的根本目的进行客观的有数据支撑的真实影响判断。

我们还需要进行正确的自我加强和负向改正和拒绝。对于自己的错误失误,我们需要认错并当场改正;对于别人的错和自己的被误解,我们需要解释、当场解释和说明并要求道歉。我们还需要聚焦于自己,增加解释的动作。在受到拒绝或伤害时,进行同等程度的反应和反击,但避免过度。

结合马斯洛提出的5层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受重视尊重、自我实现),我们可以总结爱的完整定义不仅包含给予爱,还包括使其学会自爱、拒绝自害它害、以合适方式合适程度爱他人等其他方面。完整的爱旨在满足个体在身体、精神、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并使其达到一种自我实现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构建自己的世界,注重教育的根本,关注教育大模型的发展。


负强化最简单三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