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们很多人都遭受过运营商营销电话的骚扰,他们大力推荐我们升级到5G套餐。新套餐固然有很多优点,如流量多、网速快,甚至有的还附赠视频会员。但与此其价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
大家可能都已经注意到,现在便宜且实惠的互联网套餐越来越难找到,低月租的保号套餐也越来越稀少。想要寻找一个价格合适的号卡并不容易。
最近我在网络上发现许多低价流量卡,这些手机号卡通常不会出现在官方渠道,而是由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销售。这让许多网友既警惕又心动,担心这些卡的安全性,但又忍不住被低价吸引。
那么,这些卡真的靠谱吗?
它们看似都是低价套餐,但背后的情况各不相同。我在网上搜寻后发现,现在比较受关注的低价号卡套餐大致分为三类:物联卡、地方卡、内部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月租费用较低,同时套餐内流量较多,流量语音资费相对便宜。但办理渠道看似并不正规。
物联卡是运营商为物联网设备提供的号卡,不会销售给普通用户。大量原本卖给B端的物联卡通过灰色渠道流入市场,成为不良商家的低价大流量卡。但这类手机卡存在诸多风险,如无法打电话、无法在运营商处查询信息、流量资费查询渠道可能存在虚假等。用户的实名认证信息可能会被窃取,物联卡也可能随时面临断网、限速的风险。
地方卡是部分省市运营商分公司为冲击KPI等目的推出的优惠套餐。这类卡通常只会在当地销售,面向人群范围有限。但随着语音、流量漫游费的取消,这类手机卡在全国其他省市使用资费相同。这类手机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二次连接问题、归属地问题等。如果购买这类卡的话,建议找当地运营商核实优惠条件和期间后再做决定。
内部卡是面向特定人群推出的手机卡,通常是运营商和某家企业合作时给员工的优惠套餐。这类手机卡的资费相对优惠,但一般不会对外销售。如果出现在市面上,大概率是通过不当渠道出来的。购买这类卡存在实名信息、套餐被运营商暂停等风险,因此非常不建议购买。
既然常规套餐资费昂贵,非常规套餐又存在风险,我们是否就无法降低资费了呢?其实不然。首先可以尝试转入保号套餐。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运营商不应限制用户更换套餐。虽然运营商可能下架了许多低月租互联网套餐,但仍然可以寻找一些低月租号卡。如果运营商客服阻挠或表示无理,可以通过投诉等方式达到目的。其次可以考虑办理融合套餐,把宽和手机卡捆绑销售,价格相对更优惠。另外还可以开副卡来降低资费。最后可以关注运营商官方的活动,比如流量加油包、节假日流量包等,以获取更优惠的资费。
回望过去几年流量最便宜的时候,正是运营商流量价格战最激烈的时候。但随着进入5G时代,运营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更为保守的策略,流量价格悄然上涨、低价套餐越来越少。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运营商在5G投资上的压力增大、利润减少。但在用户角度而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展,随时随地享受平价网络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们希望运营商们能够重新“卷起来”,给我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合理的价格。好消息是广电等第四大运营商的崛起以及携号转网服务的逐渐畅通为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为了让我们远离那些充满风险的低价套餐并真正享受到合理的资费服务我们需要运营商们真正地竞争并降低流量资费的价格随着未来流量的需求增长和新的应用场景的出现低价流量将成为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