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路上,我注意到了一辆名为欧拉熊猫的新能源汽车,其车标“ORA”引起了我的好奇,这似乎是中文“欧拉”的英文翻译。像这样的品牌LOGO还有很多,如康佳的“KONKA”、创维的“Skyworth”、九牧的“JOMOO”等等,数不胜数。如果不结合汉字,我相信有60%以上的人可能无法正确识别这些品牌名称。
在本土孵化的自主品牌中,这些以英文作为主要车标的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让人有些困惑。这不是简单的标志设计问题,似乎反映出一种“崇洋”的倾向。有趣的是,欧拉的旁边驶过一辆比亚迪汉,车尾部分左边写着“比亚迪”,右边则是篆书“汉”,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实力上,比亚迪显然超越了欧拉许多层次。而且,比亚迪已经成功进军德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强国市场,推广元素、传播文化,其内饰都使用中文,令人钦佩。相较之下,欧拉在国内的存在感较弱,却依然追求“崇洋”的风格,这不禁让人思考其意义何在。
对于这类以英文作为主要标志的品牌,我持保留态度。像比亚迪这样的品牌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华为、李宁、海尔等品牌采用图标加汉语拼音的方式也备受称赞。而对于美的、格力等较老品牌,虽然它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采用了英文标志,但一些新品牌或老品牌新创的子品牌仍采用这种方式则显得不太合适。我们不应该否定自己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一味地模仿国外并不明智。
那位留学生,记不清名字了,她说国外的空气都是甜的。如果人听到这样的言论,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一个人如果通过贬损自己的和来抬高自己,这种行为只会让人嗤之以鼻。
我真心希望能涌现更多像华为、比亚迪这样的品牌,出现更多像任正非、王传福一样的人物。他们是新时代的脊梁,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