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秦韵老碗面酱料配方

古香秦韵老碗面酱料配方

陕西人吃面的真实写照

端上一碗雪白的面条,浇上滚烫的菜油,葱花在油中“滋啦”一声,顿时香气四溢。盐巴重、醋味酸,辣子放足,再加上肥美的肉末,捏上一颗大蒜,就地蹲在门槛上或是端起碗站立,头部微侧,一筷子面条,筋道又红亮,大口吞咽声中,一碗面迅速被消灭。再添一碗面汤,一口气喝下,感受原汤化原食的魅力。放下大碗,肚子,一句地道的秦腔脱口而出:“真香啊!”

这就是陕西人吃面的场景。一代又一代的陕西人,以面条为主食,祖祖辈辈都保持着这种“吃面”的习惯。尽管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这种吃法可能不够科学,比如盐、菜油、大肉的量需要控制,面食的含糖量较高等,但陕西人仍然对吃面情有独钟。

小时候养成的饮食习惯,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尽管现在年轻一代的关中人没有那么热爱面食,但只要是陕西人,那种对面的热爱和渴望仍然深藏在骨子和血液中。享受美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对我而言,吃面就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陕西人爱吃面,吃得精细,做得讲究。从和面、擀面,到切面、煮面、调面,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就像平凹先生小说《浮躁》中的女主人公小水,因一手做面的好手艺,使得她平添了许多魅力。电视剧《白鹿原》中也多次展现关中人吃面的场景,黑娃吃面的酣畅淋漓,让每一个陕西观众回味无穷。

陕西的面食种类繁多,如臊子面、油泼面、浆水面、麻食面、削筋面等,各有其独特的做法和味道。但无论哪种面,和面都是第一道工序,水和面粉的比例必须恰到好处。擀面同样是一门手艺,需要耐心和技巧。

对于陕西人来说,一天不吃面就像没吃饭一样。这一碗面,承载着乡愁、情怀和家的味道,更是岁月的记忆。有首歌曲《老陕咥面》中唱道:“吃面是陕西人的饮食习惯,一天不吃就觉得肚子不舒服。在这小小的面馆里,从来不分高低贵贱。”吃面是陕西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这一碗面更是无法割舍的情感和记忆。

如果想招待陕西朋友,不必烦恼吃什么,一碗面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想招待得更加丰盛,摆上山珍海味、好酒好菜也无妨,但最后一定要记得再端上一碗面,否则这顿宴席就算不完整。因为,这一碗面,代表了陕西人的情感和记忆,是任何美食都无法替代的。


古香秦韵老碗面酱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