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对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使用愈加频繁,资源的紧缺和对地球的温室效应影响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寻找减少对这些资源依赖的方法,否则当地球资源耗尽时,我们将面临无能源可用的危机。
而资源丰富,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被称为“人类未来资源”的新能源,一旦大规模使用,将能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也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寻找其存储地。南海的可燃冰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目前,大规模的可燃冰分布在东沙、西沙和神狐等海域,预测存储量极为丰富。
可燃冰的发现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种能源,更是未来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首选。很多人可能对可燃冰还不太了解,其实它是一种由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压低温下形成的白色固体燃料,可以直接点燃,属于新能源物种。其能源密度高,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是一种环保且高效的能源。
虽然已经发现了可燃冰,并且进行了试采,但为什么还没有大规模开采呢?这是因为:
人类开采可燃冰的技术还未成熟。勘探技术要求高,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试采,但并未实现大规模开采。在2017年首次进行的可燃冰开采,也是在特定海域的试采,实现了短暂的理论、技术和工程的创新。
开采可燃冰可能会造成海底不稳定,导致地质灾害和大气环境影响。由于可燃冰的特性,我们在开采过程中无法稳定海底构造。一旦大规模开采,可能会引发、海底滑坡甚至海啸等地质灾难。如果可燃冰在海底未被适当收集,直接取出水面会导致甲烷的释放,对环境造成影响。
可燃冰被视为能改变能源格局的新能源。其全球潜在分布广泛,一旦技术和能力允许大规模开采,必将改变全球能源格局。对于来说,可燃冰的开采也将改变的新能源格局,减少对煤炭、石油等资源的依赖。
能源的节约使用已成为全球目标。科学家们认为,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将在不久的将来耗尽,因此开发新能源是必然选择。目前,人类已经开发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但这些新能源的转化并不能支持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其应用还存在许多限制。而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其潜力和价值备受关注,有望在未来成为主导能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