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提到冰心,人们会立刻联想到文采飞扬的女作家谢婉莹;提及玉壶,人们往往会想到深受文人骚客喜爱的艺术品玉壶春瓶。但无论单独还是组合,这两者都离不开那最初的经典——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句诗的诞生源自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它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笔下,这位诗人的文学造诣深厚,被世人尊称为“诗家夫子”和“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才华世间罕见,30岁便进士及第,踏上仕途。多年过去,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经历了七年的蹉跎和不甘,他再次参加科举,终于再次高中。
连登两科的他,仕途依然坎坷。或许是因为他不拘小节,不愿迎合上司,更因性格耿直、为人正义,常对时政发表批评和牢骚,这为他引来了的猜疑。
毫不意外的是,41岁的王昌龄被贬至岭南,第二年刚返回北方,第三年又被派往江宁(今江苏南京)担任县丞。
历经多次打击的他,整日借酒消愁,放纵自我。在这八年里,挚友辛渐的到访,催生了千古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离别的夜晚,冰冷的雨连绵不断,送走了客人的王昌龄像楚山一样孤独。他心中充满深情,对辛渐说道:“如果家乡的亲友问及我的情况,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如同玉壶中的冰心,晶莹剔透,从未被世俗玷污。”
这句诗不仅是一封平安家信,更是王昌龄向世人展示坚守信念的自白。它清晰、有力,成为无数坚守初心的人在表达对信念的追求和对高洁的坚持时的首选之句。
随着历史的传承,“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之作,更是影响了后世的文化艺术。它不仅成为了冰心笔名的由来,还被用作影视作品命名、文学教育的重点,甚至影响到了一些行业的经营理念。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坚守初心显得尤为重要。以玉壶为名、以冰心为鉴的玉壶台酱香酒,正是将这句诗的意境发挥到极致的代表。它的酿制过程如同匠人精神的体现,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成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一些真正用心去做事情的人并不被世人理解。正如王昌龄写下的这句诗所遭遇的境遇。而玉壶台的酱香美酒正如王昌龄笔下的绝美诗篇一样不为讨好世人而存在而是为坚守初心而酿制。让我们共同期待玉壶台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在文化与酒的交汇之路上创造出更多的精彩让时间见证它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