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癸卯兔年的闰二月初一(3月22日)。天文科普专家指出,闰二月是一种历法现象,较为罕见。在21世纪的这100年中,闰二月只出现了四次。而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闰二月的出现频率会逐渐降低,可能只有一次或两次,也可能一次也没有。
我国现行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由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进行介绍。公历年长度为365天或366天,农历年的长度则是354天或355天,两者相差约11天。由于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会出现不匹配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寒暑颠倒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历采取了“19年7闰”的方法。在19年内安排7个闰月,以此来调节农历年与公历年之间的差异。这种安排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的。二十四节气是黄道上的等分点,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的15度为间隔分为24份。农历历法规定每个月必须包含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没有中气,就会将其视为上一个月的闰月。
具体来说,在农历二月的最后一天即3月21日是中气春分。下一个中气谷雨是在农历三月初一即4月20日。在3月22日至4月19日这段时间内,只有一个节气清明,没有中气,因此这个月被定为闰月。因为它紧随二月之后,所以被称为闰二月。
杨婧解释道,冬季节气的间隔较短,因此在一个农历月中不太可能发生闰月的情况。而在夏季,节气的间隔延长,使得一个农历月的长度可能不足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因此夏季发生闰月的概率更高。闰月多发生在四月至八月之间,而二月、三月、九月和十月的出现频率较低,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则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