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票据市场上,企业持有由小型城商行和农信社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时,经常会遇到大型银行拒绝贴现的情况。这看似是“出身”问题,实际上是由于三重硬性门槛的阻挡。
一、信用评级较低,难以进入贴现银行的优选名单
主流商业银行设立了一个内部准入名单,只对信用评级高、资产规模大的大型银行票据给予接受。而地方小银行因为资质实力较弱、流通认可度较低,通常会被排除在贴现银行的之外。例如,当某农信社的汇票被拒绝时,银行客户经理坦言:“我们的系统中根本没有这家银行的授信代码。”
二、授信额度不足,风险控制成为障碍
贴现本质上是一种行为,银行需要提前为承兑行核定同业授信额度。大多数大型银行并没有为小银行分配授信额度,或者额度已经被用完。如果强行办理,需要占用贴现企业自身的流动资金额度,这通常是企业不愿意承受的融资压力。
三、票据本身存在缺陷,增加了风险的敏感性
小银行开具的票据更容易出现技术性问题,比如背书不连续、印章模糊不清或者骑缝章压框等合规问题。票据上如果标注了“不得转让”、“质押”等限制字样,或者单张票面金额过低(如低于10万元),都会导致贴现成本效益失衡。大型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通常会拒绝接受这些票据,而小银行又往往无法及时提供瑕疵证明。
对于持有这些票据的企业来说,如果面临难以贴现的情况,可以尝试转向线上票据平台(如“及时贴”)进行议价变现,或者选择耐心持有至到期托收。毕竟票据的终极信用,还是取决于那张盖着承兑章的纸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