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迈不再使用原有的M车标?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奔驰集团已经放弃了将迈与劳斯莱斯和宾利相竞争的想法,而是选择对迈进行降级,将其定位在豪华旗舰与超豪华车型之间的市场空白地带。在这场跨界战斗中,迈S级堪称独领,暂无对手。这是否意味着迈S级的好日子即将到来?实际上,这只是其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
在我看来,宾利并未达到迈和劳斯莱斯的高度。随着品牌的发展,宾利和劳斯莱斯并驾齐驱,而曾经的豪华巨头迈却不得不自降身价,成为奔驰S级的精装版。迈的精髓和文化已逐渐消失,如今剩下的只是被不断榨取的“品牌残值”。
众所周知,奔驰收购迈已有近60年历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完成了收购,直到1997年才重新振兴这个品牌。长达37年的沉寂早已消磨了它往日的辉煌。从97年复苏以来,虽然迈试图与劳斯莱斯竞争,拥有更豪华的设计和更高的价格,但却未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在这37年里,劳斯莱斯和宾利早已彻底占领市场。
从2002年至2013年间,迈的销量惨淡,仅售出不到2000辆。相比之下,宾利的年销量已接近2700辆。这一惨淡的销量使奔驰清醒地认识到,迈已无法再与劳斯莱斯和宾利竞争。迈的处境就像曹操的“鸡肋”,放弃舍不得,不放弃又面临销量低迷的巨大亏损。奔驰选择降级迈,将其作为S级的加强豪华版,不再与劳斯莱斯和宾利直接竞争。
如今的迈S级已经定位于与S级、7系、A8与劳斯莱斯、宾利之间的空白市场。它可能会与未来的奥迪A9展开竞争。奥迪A9的车身长度已超过5.3米,与迈S级相差无几。未来,宝马也可能加入这一全新级别的竞争。奔驰并非放弃迈的M标,而是放弃将迈作为一个独立的车系,而是将其作为提升奔驰S级附加价值的品牌使用。如今,迈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奔驰S级。若以M标出售,价格相当于S级,则显得有些挂不住面子;若定价如劳斯莱斯和宾利,又无销量保障,因此只能选择使用奔驰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