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与传承
文明的光辉灿烂,如繁星闪烁在历史的天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游艺与杂技、美术、技艺和医等十大门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十大门类之一的“曲艺”,了解其中的蜀风雅韵。
四川扬琴,又称“四川琴书”,是四川省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清代乾隆年间,四川已出现扬琴伴奏的说唱表演。传统四川扬琴由五个演员分角色表演,演出时以说为主,以唱为辅。扬琴唱腔包括省调和州调两类。四川扬琴承载了巴蜀的历史文化,具有特殊的社会学、文化学研究价值。目前这一曲种面临传承困境,亟待保护。
四川竹琴,也是一种流布于四川省地区的传统曲艺。采用竹制的竹筒和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它源于道观音乐,在唐代宫廷盛行一时。贾树三创造的单人演唱形式,为四川竹琴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近年来四川竹琴发展陷入停滞,急需保护振兴。
四川清音,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曲艺形式。它除了单曲体唱腔外,还有“月调”、“背工”、“马头调”等联曲体唱腔。形成板式变化体的“汉调”和“反西皮”,吸收了许多省外的民歌小调以及四川民歌的唱腔。目前,四川清音日渐衰微,急需抢救保护。
金钱板,是巴蜀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金钱板由单人表演,说唱并举,唱腔鲜明而独特。其唱词通俗易懂,富于节奏。金钱板艺术是巴蜀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但目前也面临生存危机,急需保护。
曲艺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它涵容了各地风土民情、社会风貌,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让我们继续听说唱、享故事,科普非遗,共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