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不懂还要读吗

道德经读不懂还要读吗

第七章中的一段文字初读起来似乎是一段绕口令。其中的一句话,“知不知,上;不知知,病”,阐述了知道自己有所不知的重要性。知道自己的不足并愿意接受新知,这是进步的体现;而如果对自己的无知视而不见,那就是思想上的问题了。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深入理解这个道理。

在江西有一位自认为学识渊博的名士,他听说杨万里名声在外,心中不服,决定写信挑战。他声称要去杨万里的家乡与他比试才华。杨万里以家乡的特产“配盐幽菽”回信请他品尝,这一要求让他陷入困境。因为他从未听说过这个词汇,他遍问周围人,甚至寻找,但一无所获。最后他只好空着手去杨万里那里拜访。

当他向杨万里表示困惑时,杨万里只是轻笑并从书架上取出《韵略》,上面明确写着:“豉即配盐幽菽。”这位名士深感惭愧,意识到自己见识有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为读过几本书就妄自尊大。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自身的无知并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

正如老子所言:“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真正明白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的人,才能真正避免犯错。这也正是圣人的智慧所在:“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所以没有这种自以为是的毛病,是因为他们时刻警惕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

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谦和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如果盲目自信、忽视自己的无知,很容易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露怯。比如那个自以为是的读书人,在与僧人的对话中了自己的无知,令人笑谈。所以人最大的愚蠢不在于无知本身,而在于自以为无所不知的傲慢态度。


道德经读不懂还要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