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自称不谷是什么意思

古人自称不谷是什么意思

今日我们一同探讨《论语》泰伯篇的第12章。孔子在此章中提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这一章的内容,杨伯峻、钱穆和李泽厚等学者都有解读,大体上都是赞扬那些学习多年却不愿为官的人。我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这种解读似乎与孔子的思想主张和他的实际行为存在出入。

我们来解析一下这一章的内容。这里的“三年学”,并不是说学习三年,而是指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这里的“谷”指的是,“不至于谷”即指尚未获得。“不易得”则表达了再次获取的困难。这一章的真正含义可能是:经过长期学习后,如果仍未获得,那么再想获得就变得困难了。

再深入分析一下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知道,他其实是主张“学而优则仕”的。也就是说,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和服务社会,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读书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而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责任。

对于孔子的这一章,我的理解是:孔子认为,学习了一定的时间后,如果还没有获得,那么这可能表明他们在学术上尚未达到优秀的程度,或者他们已经错过了从仕的最佳时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机遇,有些人可能天生聪明,很快就能学到东西并付诸实践;而有些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年龄也是获取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下降。

从孔子的另一个观点来看,“后生可畏”,也就是说年轻人是充满潜力的,但如果在四十、五十岁时还无所作为,那就可能无法再有所成就。这也印证了本章中孔子提到的观点,即学习了一定的年限后还未获得的人,再想获取就会变得困难。

我认为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三个观点:一是学习和是相辅相成的;二是学习多年却未能可能表明在学术上尚未达到优秀的程度;三是把握从仕的年龄机会至关重要。现代亦如此,除了编制内职业,我们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古人自称不谷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