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呢?在与长辈聊天或共进餐时,有时一个小小的动作可能会引发长辈的批评,而自己却不明原因。这其实涉及到我们在待客时的礼仪规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何为正确的待客礼节。
“茶要浅,饭要等,酒需满”,这句俗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茶要浅”
所谓的“浅”,就是指倒茶时,茶水只需到茶杯七分之一的位置即可。为什么不可以倒满呢?你想想看,茶杯一般都比较小,也比较脆弱。如果倒满了,很容易烫手,不利于拿取。而且,在古代有一种茶文化的说法,“茶满欺人”,茶水倒得太满,客人可能因为烫而无法拿起茶杯,只能尴尬地离开。所以茶水倒得太满,也有“逐客令”的意思。
“饭要等”
对于吃饭而言,“等”并不是指要客人等待,而是指盛饭时要掌握一个度。这里的“饭要等”指的是在盛饭时,碗里的饭要盛到八分左右。这是因为如果盛得太少,会让客人觉得主人小气,不想让客人多吃;而如果盛得太多,吃饭时容易碰到鼻子,显得不雅观。如果客人吃不完剩下太多,也会让客人感到尴尬。“饭要等”并不是不让客人吃饱的意思,而是要把握好度。
“酒需满”
酒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提及“千杯不醉”。与茶和饭不同,在给客人倒酒时,我们要尽量倒满。为什么倒酒要倒满呢?这是因为古时候,由于担心酒中有毒,双方会通过碰杯时酒液相互溅入对方的杯中,以表示酒中无毒。古人喝酒追求痛快,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酒倒得越满,越能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和豪爽。特别是在北方,酒桌上的氛围突出一个“豪放”,如果小杯小杯地倒酒,客人可能会认为你不想喝或者想赶他走。
茶、饭、酒的礼仪看似都是日常小事,但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用意。它们体现了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在待客过程中,既要让客人感到舒适,又要保持自己的礼仪。这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你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