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山东地区的发展而言,经历风雨是常态,而在风雨中稳健前行,方能显现其坚韧的脚跟。
山东的民营企业,在市场风雨的洗礼中,凭借着对主业的坚守和对实业的强化,展现出从容不迫、积极应对的静气。在喧嚣的市场环境中,它们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节奏。
观察山东民企的发展态势,既看到了它们如万钧雷霆般的强大动力,又看到了它们润物无声的细致功夫。从黄河三角洲到胶东半岛,1400多万户民营经营主体撑起了山东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而那些专注于“专精特新”的企业,在狭窄的领域内挖掘出万米深度,展现了制造的精准度。
当东方空间研发的运载火箭刷新全球运力最大固体火箭纪录,当威高的“妙手”手术机器人打破国外长达20多年的垄断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产业定力的体现。
保持静气定力并不意味着“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要在新的科技和产业变革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不忽视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山东的民营经济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使得一些传统产业领域的民企面临困难。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考验着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定力与智慧。
正如我们所见,当某些领域受到市场周期的影响时,真正的产业定力表现为坚守主航道、深耕细作的精神。山东有企业以持之以恒的恒心深耕海藻领域,打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有企业在协作机器人领域默默蓄力,最终取得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出货量。这充分证明,在产业更迭过程中,坚守并专注的企业终将拨云见日。
放眼长远,考验的是战略的定力。当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局部问题,是暂时的、能够克服的。
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是:立足于资源禀赋,扎根于产业厚土,以创新驱动发展,以静水流深的定力应对变幻莫测的局势。如此,我们才能在风雨声中,听见成长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