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互联网大热以来,各种概念和术语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迭代。最近,“IP”成为各种演讲、PPT、出版物中的热门词汇,似乎什么东西都要跟IP挂钩。网红火了,就说IP要人格化;内容电商火了,就说内容是IP的商业化变现……似乎任何东西一火,贴上IP的标签就能火爆。对此现象,我虽理解但想纠正一下关于IP的一些误解。
要明确什么是IP。IP并非只是故事或符号,而是承载着故事和情感的载体。自从PAPI酱走红后,很多人将其称为超级网红、超级IP,但并非所有网红都能成为IP。真正的IP需要有深入人心的故事和情感共鸣,如米老鼠、孙悟空等经典角色。
关于品牌与IP的区别,品牌源于产品,而IP源于故事。热门产品往往面临同质化竞争,品牌间的竞争如同之间的争斗。品牌需要保持贵族气质和身份,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而IP则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故事,也没有同质的IP。很多人认为IP是产品爆红的方法,但实际上,IP并不能让一个烂东西走红。故事爆红后,故事的影响力才能转化为商业价值。IP的核心在于其独特性和故事传播能力。
在国内市场,印有“米老鼠”标识的产品大多不是迪士尼公司的产品,而是老板交了品牌使用费后生产的产物。但山寨除外,正规品牌如苹果、吉列等绝不会出现在其他产品上。这凸显了品牌和IP之间的本质区别。品牌的保护至关重要,没有严格的版权保护就没有今天IP的爆红。
关于KOL(关键意见),他们是营销学上的概念,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被相关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在社交和流量方面,微信朋友圈KOL逐渐崭露头角。他们通过打造人设、朋友圈运营和社群营销等方式,将产品的价值传递给用户,实现商业化变现。
腾讯有没有梦想我们不得而知,但社交和流量背后仍有大量机会等待挖掘。无论是品牌、KOL还是IP,都需要持续创新、严格保护和用心经营,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