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制品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大民众所青睐。《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适量的乳制品,但在网络上却流传着许多关于乳制品的误解和谣言。
关于人是否适合喝牛奶的问题,网络上有人说人不适合喝牛奶,出现了所谓的“乳糖不耐受”的说法。但实际上,乳糖不耐受是一种与、年龄和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现象,并不是所有人都不适合喝牛奶。对于那些喝了牛奶或乳制品后感到不舒服的人,也并不一定是乳糖不耐受,还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专家建议,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低乳糖的乳制品,如低乳糖奶、无乳糖奶等,或者选择经过发酵的乳制品如酸奶和奶酪。“人不适合喝牛奶”的说法并不准确。
网络上还有关于牛奶与食物相克的说法,特别是与橙汁混合后会产生沉淀。但事实上,牛奶与橙汁混合后产生的沉淀是正常现象,这是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了变性反应。这个变性反应并不影响牛奶的营养价值。类似的,食物相克的理论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一些人在吃了所谓相克的食物后感到不适,通常是由于季节性原因、食物本身的问题或食物变质等因素导致的,与食物相克无关。
再来谈谈常温奶的保质期问题。有人担心保质期长的牛奶是添加了剂。但实际上,常温奶之所以能保持较长的保质期,是因为采用了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UHT),这种技术能够瞬间杀灭牛奶中的有害细菌,而并非添加了剂。与巴氏奶相比,两种奶在营养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只要产品合格,都是好奶。
关于脱脂奶比全脂奶更健康的说法也并不准确。全脂奶不仅口感更好,香气更丰富,还保留了更多的脂溶性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对健康有益。全脂奶中的磷脂对脑部及智力发育有重要作用。对于心血管健康方面,全脂乳制品并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反而在某些方面可能优于脱脂乳制品。
我们应该科学看待乳制品,不要被网络上的谣言所误导。对于各种说法,我们应该以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和辨别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