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独特风味:秘制三鲜汤火锅底料,传承老居民的待客之道

《湘潭的待客之道与张岱的人文情怀》

湘潭傍水而建,繁华的码头和热闹的巷弄都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荣。除了日常的烟火气息,湘潭人更重视待客之道,这其中融入了张岱的人文情怀。

待客在湘潭是一种深厚的礼仪文化。老一辈的湘潭人,如公公那一辈,自民国以来就深受古代礼仪的影响。他们提及的礼仪中,包含了吉礼、凶礼、军礼等,待客之道更是渗透在宾礼和嘉礼之中。民间待客沿袭了古人的八礼,通过拂席、扫榻、倒屐等礼节,表达敬意和欢迎。在旧时代的唐兴街,大多数人家待客都保持着这种古风。

湘潭的待客之道,讲究尽心尽力。遵循“茶七、饭八、酒十分”的原则,倒茶留三分,倒酒则要满杯,以示尊重和诚意。请客的时间长短也体现了客人的重要性。主人会竭尽全力做出家里的好菜来招待客人,即使是平时难得的荤菜,来了客人也会特地准备。

待客并不等同于奢华。墨子在《七患》中批评了因待客而导致的奢侈之风。富裕之家待客也许有一鸡一黍,酒行数次,食饭而止。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湘潭的市民懂得节俭,不轻易到别人家吃饭。农村来的客人饭量大,主家要多煮一些饭,但平时也要节省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回想起古人的待客之道,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所描述的,真是令人怀念。在现代美食众多的时代,虽然菜品琳琅满目,但往往缺少了一份真诚的待客之心。湘潭的待客之道,不仅是对客人的尊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人文情怀的体现。

张岱的人文情怀与湘潭的待客之道相结合,形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无论是拂席扫榻,还是倒屐拥慧,都体现了湘潭人对礼仪的尊重和对客人的热情欢迎。这种待客之道,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更是现代湘潭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