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白银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一克白银的价格维持在5-8元币之间,一两白银的价格则在250-400元币之间波动。那么,回到古代,我们不禁好奇,银子到底价值几何?它的购买力又如何呢?
古装电视剧经常上演的银两结账、潇洒留下银元宝离去的场景,真的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吗?
我们可以通过大米的价格来探究。以唐朝贞观年间为例,一两银子能够换取2000斤大米。假设现在超市每斤大米的价格在3-5元之间,我们以每斤5元计算,那么一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的1万元币。
在那个时代,即使是最低的九品,每月也能获得两银子的收入,相当于现在的月薪2万,还不包括其他福利待遇。
到了宋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约是500斤大米,价值约2500元币。虽然与唐朝相比,宋朝白银的购买力有所下降,但由于经济繁荣,人们的收入却成倍增长。在繁华时期,九品每月能领到基础俸银七两,加上其他收入共计16两,换算民币就是月薪五六万。普通百姓一个月也能挣到三两银子,也就是7500元币。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得到贾府的赏赐是20两白银,约合币10万元。袭人的月薪也有二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1万元币。可见在古代,银子是重要且珍贵的货币。
而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为追黄蓉一饭局就花了19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近五万元,这可不是普通百姓能轻易承受的。
然而到了清朝,由于经济衰退,一两银子的购买力下降,只能买到大约150斤米,价值约750元币。而且受到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影响,白银大量流失,市面上鲜有银子的流通。普通百姓大多使用铜钱交易,过程繁琐耗时。
历史上白银的交易并不像电视剧中展示的那样简单和随意。古代官方发行的银锭面额很大,使用时需要将银锭分割成小块,俗称碎银子。商家在饭店消费或购物时会仔细辨别真伪、成色。这一过程繁琐耗时,电视剧中挥手一锭元宝拍桌的情节与真实历史有很大出入。因此可以说电视剧和小说是浓缩的艺术形式,真实历史中的交易过程远比影视作品中呈现的要复杂和耗时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