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超凡脱俗的境地,这四个字常使人联想到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净化的至高境界。也许,这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一种心境,一种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在的道家传统文化中,这种心境常常通过诗词来展现其内涵。
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明代郑学醇的《题张仙像》。这首诗是作者在观赏张三丰的画像后,感慨万分的创作。张三丰是道家传说中的神奇人物,寿命长达数百岁,武艺高强,充满仙风道骨。诗中“脩真时在紫霄峰”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张三丰追求道家仙境的艰辛历程。诗人通过描绘张三丰的神奇本领和他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强烈表达了对这种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崇敬。
再来品味金末元初丘处机的《落花》。丘处机是全真道的掌门人,他的这首诗虽看似描写景物,实则蕴深刻的道家哲理。诗中通过对花开花落的描绘,引出了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他也借诗句“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来表达道家的核心观点,即认识到万物都在不断变化,荣辱兴衰都是暂时的。这样的认识让我们更加接近“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南宋道士白玉蟾的《易道录招饮 其一》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白玉蟾是南宗的实际创始人,才华横溢。这首诗描写的是邀请友人共饮的场景。诗中通过描绘景色,营造了一种清幽绝俗的氛围。在此基础上,诗人提出了对世事和人生的看法:“世事总归簪上雪,人生聊寄瓮头春。”这是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展现出一种道家情怀。这种情怀是在认清世事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懂得在平凡中寻找乐趣,在宁静中安顿心灵。
这三首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超凡脱俗”。有的表达对仙人境界的向往,有的则彻悟世事无常,还有的在当下寻找道的真谛。但无论如何,都是对心灵净化、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人生和社会,体验并领悟到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它并非要求我们完全脱离现实,而是在现实之中保持一颗超然的心,不被世俗纷扰所影响,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提升自我,才能达到那至高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