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我在朋友圈看到苗苗分享了一个视频,附带的文案很有趣:“我儿子最近开始称呼我为‘老六’,时不时还会用‘come的喂’来招呼我,我得回应‘ABC’。一提到写作业,他就会说‘请潘周聃’,今年已经是个成年人了。”看完这条动态,我瞬间感到困惑,这些流行语究竟是何意?它们似乎成了孩子们之间的秘密语言,让我这个成年人感到无法融入。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网络流行语和孩子们之间的对话,有时就像是一种暗号,让人捉摸不透。这让我意识到自己与孩子们的世界逐渐脱节,好像正在失去与他们沟通的共同语言。
虽然一开始感到困惑和不解,但我明白自己不懂的部分就要努力去学习。于是,我开始寻找答案,在现代信息社会,只要有求知欲,总能找到答案。我默默复制了那条文案,粘贴在搜索引擎里,一瞬间,所需的信息如潮水般涌现。
经过查阅和了解,我终于明白了这些流行语的出处和含义。“我是老六”,“come的喂,ABC”,“有请潘周聃,今年已成年”,这些看似神秘的词汇,原来都是网络上的热门梗。
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侄子王子轩在抖音上起名为“我叫老六”的事情。当时他只是笑着说:“您知道是什么就是什么。”后来他的叔叔们开始调侃他,我才明白其中的含义。回想起来,他的笑似乎带着一丝挑战,仿佛在告诉我:“大妈,你连这个网络热词都不懂,得加油了。”
还有一次回家,外甥女一一跟我谈起了关于“一代二代”的话题。虽然我完全听不懂,也不感兴趣,但她仍然试图向我介绍。她给我看了一些照片和相关资料,但因为我不感兴趣,所以并没有记住任何内容。一一看到我不感兴趣的样子后也不再与我谈论这个话题了。这三件事让我意识到我们不应该轻视任何人或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无论是谁都要保持一颗求知的心去探求答案。为了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必须了解孩子们的语言和感兴趣的事物并真正融入他们的世界。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发现也许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引领和教育他们成长。与孩子的心灵对话热门教育话题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