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烈推荐!每日为您带来深度好文,本文约1300字,阅读时间仅需约三分钟】
商玉龙文物中的神秘动物形象——蟠螭揭秘
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商玉龙文物中,有一种神秘动物形象引人注目,那就是蟠螭。蟠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物形象,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这一形象在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被生动地描述为“白鹿孑然而现,伴随着欂栌上的蟠螭婉转承楣”。
关于蟠螭的,人们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是一种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没有角,张口,卷尾,是早期龙的形态。在《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也有人认为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能容水,常常用于建筑排水口的装饰。有一种观点则认为蟠螭并非龙类,而是传统意义上的老虎。这一观点得到了实物证据的支持。比如上海博物馆藏有的东汉玉胜上的四灵造型,其中的一种就被认为是典型的蟠螭形象。这使得过去所称的蟠螭形象文物应正名为老虎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
这一发现也引发了对龙文化的新思考。许多以往被认为是龙的文物形象可能与其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龙的起源是多元的,与当地先民的崇拜物紧密相连,至今仍然有新的龙的形象出现。例如商代人首双角龙纹青铜盉中的人首龙,就是典型的例子。人首、人形龙的出现表明受尊敬的首领、英雄人物等也可以被神化为龙。这种神奇的现象实质上是将各种动物或人的能力予以强化、“神”化,以寻求庇护。将老虎“神化”成龙也是可以理解的。
要深入理解蟠螭的内涵和功能,我们需要从悠久的虎文化中探寻。本文参考《收藏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龙虎辨——论蟠螭》,对原文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以符合篇幅限制。我们将继续关注和探索这一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文物形象,带您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
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商玉龙文物中蟠螭形象的关注,激发大家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和探索欲望。阅读本文,您将对蟠螭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领略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文章,一起探索更多神秘的文物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