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成都报道,标题:莱茵河畔至长江畔的魏司家族情缘传承之旅
记者贺劭清报道,在成都的著名文化景点宽窄巷子内,一家别致的书店中,七旬长者拉蒙魏司先生向我们分享了他与的深厚情缘。他深情地回忆道:“我的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听祖母讲述《纤夫少年》的故事,以及她和祖父在的冒险经历。”随着店内播放的百年前的川江声,长江畔纤夫的劳作声仿佛穿越时空,让人们感受到那个遥远的时代。
拉蒙魏司是德国著名学者弗瑞兹魏司的孙子。1899年和1911年,弗瑞兹魏司夫妇来到,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记录下西南的风土人情。尽管他们在数年后离开回到欧洲,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却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近日,拉蒙魏司携孙子弗兰克魏司从瑞典来到成都。他们计划沿着长步伐,重走祖辈的足迹。弗兰克魏司表示:“在祖辈的故事和照片中长大,我一直渴望了解一百年后的是何模样。”他对的山水和文化充满好奇,甚至选择了中文作为他的第一外语。来到后,他对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感到惊讶,并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期待。
作为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学专家,拉蒙魏司不仅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还致力于推动中欧学术交流。他在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并致力于将的文化、历史带向欧洲。他介绍到,祖父回国后翻译了四川杂史《蜀碧》,祖母则根据自己的之行创作了德文小说《纤夫少年》,这本书在欧洲多次修订再版,感动了无数读者。
受祖辈的影响,魏司家族多人都有过到旅游、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其中,弗瑞兹魏司的孙女塔玛拉魏司整理出版了关于祖父母在的珍贵资料画册《巴蜀老照片:德国魏司夫妇的西南纪行》。部分资料经过整理后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还有部分资料整理为《德国的纪事(1899—1911)》在欧洲出版。
拉蒙魏司回忆说,两年前在柏林举行的家族聚会上,“分享祖辈与自己的故事”成为聚会主题。他们意外发现酒店外有木牌记载了两位德国人在二战期间在上海得到友善救助的经历。他感慨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始终对全世界需要帮助的人保持开放的胸襟和尊重的态度。”这种跨越时空的友谊和情缘,正是他们家族情缘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