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由于出现法定情形导致人无法行使请求权,从而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第一百九十五条的规定,有四种情形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止:
1. 不可抗力:利人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能控制的事件而无法行使请求权时,诉讼时效中止。这种情况下,人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2. 义务人同意履行:如果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或者提出部分履行请求,人可以请求法院中止诉讼时效的计算。这种中止是有条件的,即义务人必须明确表示愿意履行义务,并且不损害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3. 人申请法院保护: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前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符合中止诉讼时效的条件,可以裁定中止诉讼时效的计算。
4. 人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如果人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法院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中止诉讼时效的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中止并不是无限期的,它有一个最长期限。根据《》的规定,诉讼时效中止的最长期限为三年。超过这个期限,诉讼时效将重新计算。人应当密切关注诉讼时效的中断情况,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