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言而有信 – 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出自《论语学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 守信用 – 遵守诺言,不食言。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3. 言而无信 – 说话不算数,不讲信用。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言必信,行必果。”
4. 言出必行 – 说出的话一定能够实现。出自《战国策齐策四》:“臣闻君一言,臣死不敢有二心。”
5. 言听计从 – 听从别人的意见,按照别人的计划。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6. 言多必失 – 话说多了容易出错。出自《论语子张》:“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7. 言无不尽 – 说话毫无保留,没有隐瞒。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今事势已定,诸卿尚皆不服,计虑亦复如是,何能济乎?”
8. 言谈举止 – 说话和行动。出自《礼记曲礼上》:“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哉。”
9. 言行一致 – 说话和行动相符合。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 言行不一 –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成王会于宋,宋人使乐婴齐告于晋师曰:‘请君之所知于文公之言者。’对曰:‘昔穆公之为盟主也,召诸侯,令群后,辞之以目,书之以辞,书辞以礼,昭之以明,参之以图,有不虞之备,而皇之不害。’”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文化中对于诚信的重视。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的精髓,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践行诚信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