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丹阳:镇“隐藏款”宝贝》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才发现的”秘密”——丹阳其实是镇一部分这个事实吧,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但确实是真的丹阳,这个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县级市,虽然行政上归镇江管辖,却常常被大家当作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但你知道吗从地理、文化到历史,丹阳和镇联系那可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就想带大家一起深入挖掘丹阳的”隐藏款”魅力,看看这个”隐藏款”宝贝到底有多闪亮
第一章 丹阳的历史渊源:镇”老邻居”
咱们先从历史角度聊聊说起丹阳和镇关系,那可真是源远流长丹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它就是吴国的一个重要城池而镇江呢,也是从古代就一直是江南地区的军事要地和商业重镇两个地方可以说是”老邻居”了
根据《丹阳县志》的记载,早在三国时期,丹阳就属于吴国的辖区,和镇江地区同属一个管理体系到了唐代,丹阳被正式设为县,而镇江则一直是江南东道的治所可以说,丹阳的发展历史上,镇影响无处不在
有学者研究表明,丹阳的许多地名、风俗习惯都与镇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丹阳的”三山”文化(指鹤林、焦山、浮山),其实和镇”三山”文化一脉相承再比如丹阳的”清明桥会”,其起源也和镇江地区的传统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特别要提到的是丹阳的”丹阳门”遗址这个遗址位于现在的丹阳市区,是古代丹阳城的重要门楼考古发现表明,这个门楼在唐代就已经存在,而当时镇城墙建设也正处于高峰期两个城市的建筑风格、防御体系都有很多相互借鉴的地方
据《镇江府志》记载:”丹阳者,镇江之右翼也”这句话虽然不是直接说丹阳是镇一部分,但其中的”右翼”关系,其实已经暗示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行政和文化联系直到现代,1950年代行政区域调整时,丹阳才正式划归镇江专区(后改为镇江地区,再后来成为地级镇江市的一部分),这个历史沿革其实也反映了丹阳和镇江之间长期形成的紧密联系
第二章 丹阳的文化交融:镇江文化的”延伸线”
说到文化,丹阳和镇交融那就更加深刻了你可能会问,一个县级市的文化怎么就成了镇江文化的延伸线呢这就要从两地文化的共同基因说起
我们得看两地的方言丹阳话和镇江话虽然各自有特点,但都属于吴语太湖片,在语音、词汇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很多丹阳人去镇江,或者镇江人去丹阳,基本都能听懂对方说话的大意这种语言上的亲近感,其实也是两地文化紧密联系的直观体现
再来看看两地的饮食文化丹阳和镇饮食都深受江南水乡的影响,口味偏甜,注重食材的新鲜和本味比如丹阳的”三虾面”,用虾仁、鳝鱼、肉丝做浇头,和镇”锅盖面”在制作工艺和风味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丹阳的”油豆腐干”,用本地特有的黄豆制作,口感劲道,和镇”肴肉”一样,都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美食代表
艺术方面也是一样丹阳的丹阳刻石艺术,在唐代就已经非常发达,而镇造船技术和雕刻艺术也历史悠久在宋代,丹阳的刻石技艺还曾传入镇江,对镇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的丹阳,还有许多保留着镇江地区传统工艺的老手艺人,他们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两地文化的血脉
我特别要提到的是丹阳的”行宫文化”在明清时期,丹阳因为地处京杭大运河要冲,成为皇家巡游江南时的一个重要停留点皇帝、皇后、皇子们在这里停留时,会举行各种仪式,修建行宫这些行宫虽然现在大多已经不存,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丹阳在皇家文化圈中的重要地位,而这个文化圈的中心,自然是以镇江为重要节点的江南地区
有历史学家指出,丹阳的文化发展轨迹,实际上就是镇江文化向外辐射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镇江作为区域文化中心,其文化影响力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丹阳,形成了两地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第三章 丹阳的经济纽带:镇江发展的”助推器”
除了文化和历史,丹阳和镇经济联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在现代社会,两地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明显,可以说,丹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镇江辐射带动的结果
从地理位置上看,丹阳就处在镇江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丹阳位于镇江市东北部,距离镇江市中心只有20多公里,这样的地理距离决定了两地经济必然要高度融合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丹阳就开始承接镇产业转移,成为镇江制造业的重要配套基地
我有个朋友在丹阳做汽车零部件生意,他跟我说,很多丹阳的企业其实是镇江大型汽车企业的供应商比如镇某大型汽车集团,其零部件就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丹阳的企业采购的这种产业上的配套关系,已经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再看看两地的产业结构镇江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制造业实力雄厚,而丹阳则在轻工业、机械制造等领域形成了特色优势这种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使得两地经济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镇龙头企业需要丹阳的配套企业,而丹阳的企业也需要镇江这个大市场来消化其产品
有经济学家分析指出,丹阳对镇江经济的贡献率相当高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丹阳对镇江地区的税收贡献达到了惊人的比例,而且其制造业产值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服务于镇江本地企业的这种经济上的深度融合,已经超出了简单的行政管辖关系,而是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丹阳的”眼镜产业”丹阳是全球最大的眼镜生产基地之一,其眼镜产业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丹阳眼镜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镇产业带动镇江作为眼镜消费的重要市场,为丹阳眼镜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镇眼镜企业也会将部分生产环节外包给丹阳的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我曾在丹阳的眼镜产业园区采访过,那里的企业家们普遍认为,没有镇江这个大市场的支撑,丹阳的眼镜产业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已经成为了两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四章 丹阳的教育资源:镇江人才的”孵化器”
提到教育资源,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行政归属不同,教育资源应该也是各自独立的但实际上,丹阳和镇教育资源整合程度非常高,可以说,丹阳在很大程度上是镇江教育体系的延伸和补充
从高等教育来看,虽然丹阳没有像镇江那样拥有综合性大学,但丹阳的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入镇高校学习镇江市内有多所知名高校,如镇江大学、江苏大学等,这些高校的招生范围就包括了丹阳而且,很多丹阳学生也会选择到镇民办高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就读,这些学校在丹阳也设有招生点
我有个表弟就是在镇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他说很多同学都是来自丹阳的而且,丹阳的一些优秀高中毕业生,也会通过”镇丹合作”等,获得在镇江高校的优先录取资格这种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际上已经打破了行政壁垒,实现了两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再来看看基础教育虽然丹阳有自己的中小学体系,但镇一些优质教育资源也会辐丹阳比如镇江市的一些重点中学,会与丹阳的中学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教师交流等活动这种合作模式,使得丹阳的学生也能享受到镇江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
有教育专家指出,丹阳和镇教育资源整合,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共同体”模式的体现在这个模式下,两地教育机构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办学等方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共同服务于两地学生的发展这种模式在江苏省内还不多见,体现了丹阳和镇江在教育领域的特殊关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丹阳的职业教育丹阳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其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而这些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镇江相关企业的合作很多镇江企业会与丹阳的职业院校合作开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丹阳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为镇江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我在丹阳的一所职业院校做过调研,校长告诉我,他们的很多专业都是根据镇江企业的需求来设置的,而且学校每年都会学生到镇企业进行实习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丹阳的职业教育与镇产业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
第五章 丹阳的旅游联动:镇江旅游的”补充版”
说到旅游,丹阳和镇联动关系也相当密切虽然丹阳没有像镇江那样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知名度,但它却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