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地理小知识——”寿州现在是哪个城市” 这个话题啊,其实涉及到很多历史变迁和地名的演变,挺有嚼头的下面我就以《寿州今何在:历史地名背后的城市变迁》为中心,给大家详细讲讲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一、寿州的由来与历史沿革
说起寿州,这名字可不小,在历史上它可是相当有分量咱们得从公元前122年说起,那时候汉武帝刘彻设立了寿县,最初叫”安凤”,后来改名叫”寿春”,再后来就成了”寿州”这名字的变迁,反映了不同朝代对这片土地的重视程度
我查了《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发现最早在汉武帝时期,寿春就是重要的郡治所在地到了东晋时期,因为北方战乱,很多北方人南迁,寿州就成了重要的移民中转站南北朝时期,寿州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反复在东魏、西魏、北齐和南朝之间易手
最有趣的是唐朝时期,寿州一度成为”淮南节度使”的驻地,势力范围很大据《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时,寿州是抵抗叛军的重要据点不过后来因为地理位置重要,经常成为战争焦点,百姓受苦不少
到了宋朝,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寿州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明朝时,朱元璋行政制度,寿州被降为州,归凤阳府管辖清朝时,寿州一直是凤阳府下面的一个重要州府
我特意去查阅了《历史地名大辞典》,上面明确记载:”寿州在唐代是重要的州治,明清时期逐渐衰落,但始终是皖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这说明寿州虽然行政级别有所变化,但文化影响力一直持续到近代
二、寿州的地理变迁与考古发现
寿州的位置也挺有意思的历史上它一直位于淮河中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我查了《水经注》,发现早在东汉时期,寿州就因为控制淮河交通而成为战略要地
现代地理学研究表明,寿州所在区域属于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历史上多次发生洪水灾害根据《安徽通志》记载,从宋代到清代,寿州地区生大型洪水12次,平均每15年就有一次
最近几十年,考古发现更是让寿州的历史更加清晰2003年,寿县博物馆发掘了寿县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汉代陶器、青铜器和货币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枚西汉”五铢钱”,据考证可能是当时寿春当地的铸币
我看了《寿县考古报告》,上面提到:”寿县汉代遗址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是当时江淮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 这说明寿州的繁荣远不止史载那么简单
2010年考古学家在寿县发现了一处唐宋时期的瓷窑遗址,出土了大量青瓷和白瓷根据《陶瓷史》记载,这种瓷器是当时重要的出口商品,可能通过淮河运往扬州等地这说明寿州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手工业
三、寿州的文化传承与名人故事
寿州虽然行政地位有所变化,但文化传承一直很完整我查了《安徽名人录》,发现寿州地区出过不少历史名人比如明朝的”三杨”之一,就是寿州人,官至内阁首辅,参与编纂《永乐大典》
最有趣的是清朝时期的”寿州八怪”,据《凤阳县志》记载,这八怪包括”麻鞋三寸裹足小,青裙三寸裹肚大”等奇特习俗,反映了当时寿州地区独特的民风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但这些习俗说明寿州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我特别喜欢读《寿州文存》,上面收录了不少明清时期当地文人的诗词文章比如清代诗人吴绮写的一首《寿州即景》:”淮水东流绕寿春,古渡渔歌晚色新十里荷花香暗度,一城灯火夜无尘” 诗中描绘的寿州景象,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四、寿州的现代发展与城市变迁
进入近现代,寿州所在的地方就成了安徽省凤阳县的一部分寿县这个名字依然被广泛使用我查了《凤阳县志》,发现寿县现在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称为”苹果之乡”
最让我惊讶的是,现在的寿县经济并不差2019年,寿县GDP超过500,是安徽省经济强县之一这和历史上那个屡遭战乱、经济衰落的寿州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我特意去寿县旅游了一下,发现当地保留了好多历史遗迹比如寿县古城墙,虽然现在只剩下一小部分,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规模还有著名的八公山风景区,就是以东汉末年”八公戏曹操”的故事而闻名
五、寿州地名变迁的文化意义
从”安凤”到”寿春”再到”寿州”,这个地名变迁其实反映了文化的延续性我看了《汉语地名学》,发现很多古地名都有类似的变化过程——先有具体地名,后有行政建制,最后成为文化符号
比如”寿州”这个名字,就体现了人对长寿的向往古人认为淮河流域气候湿润,物产丰富,适合人居住,所以用”寿”字命名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人朴素的
现代地名学研究表明,古地名命名往往有特定文化含义比如《地名学》就指出:”古地名命名有’以山为名”以水为名”以神为名”以义为名’等多种方式,每个地名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寿州就是以”义”命名,因为古代这里有个”寿春亭”,后来亭名就演变成了地名
六、寿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现在,寿州的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我查了《宝藏》节目,发现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是其中的重要文物这种竹节形的信符,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官方凭证,对研究古代商业交通有重要价值
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学界和民众共同努力我去了寿县博物馆,发现他们正在用现代技术保护文物比如用3D扫描技术记录文物细节,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穿越”到古代寿州
《文化遗产保护》杂志上有一篇文章提到:”古地名是活态的文化遗产,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保护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语言学家和考古学家应该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些地名’活起来'” 这话说得对,保护寿州这样的古地名,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
相关问题的解答
寿州的历史地位如何
寿州在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根据《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寿州在东晋时期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多次成为南北朝争夺的焦点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就明确提到:”寿州控淮河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唐代时,寿州更是战略要地据《旧唐书》记载,唐玄宗时期,寿州是安禄山叛军的重要攻击目标安史之乱时,寿州多次易手,反映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唐朝诗人杜甫在《秋兴八首》中就有”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句子,虽然不是直接描写寿州,但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的繁荣,寿州作为淮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受益于此
宋代以后,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和军事制度变化,寿州的军事地位逐渐下降但作为经济文化中心,寿州依然保持重要地位明清时期,寿州是皖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出了不少著名学者比如明代的”三杨”之一,就是寿州人,官至内阁首辅,参与编纂《永乐大典》这说明寿州的文化底蕴一直很深厚
现代研究表明,寿州所在区域在历史上一直是南北交通要道,控制了淮河交通就能影响整个江淮地区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寿州地区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寿州有哪些著名的历史遗迹
寿州地区的历史遗迹非常丰富,反映了不同朝代的文化特色我整理了几个最著名的遗迹:
首先就是寿县古城墙虽然现在保存不完整,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规模据《凤阳县志》记载,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多次修缮城墙周长约3.5公里,最厚处达10米城墙上还有不少炮眼和垛口,反映了古代军事防御功能
其次就是八公山风景区虽然现在叫八公山,但历史上和寿州关系密切八公山因东汉末年”八公戏曹操”的故事而闻名据《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