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你家房子公摊面积是怎么算出来的,别再被蒙在鼓里啦
打招呼与文章背景介绍
哈喽,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一个买房时特别重要的话题——公摊面积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每次看房时都感觉房子的实际使用面积跟宣传的面积差了一大截尤其是那些“得房率”低得让人心惊的房子,简直就是让人又气又无奈
公摊面积,说白了就是咱们买房后,实际能住进来的面积之外的公共区域,比如楼道、电梯间、大堂、设备间等等这些地方虽然不是咱们自己用,但却是整个小区或整栋楼正常运转的必要部分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可不是随便来的,很多开发商或者中介为了利益,可能会“巧妙”地操作,让咱们多掏钱还住得憋屈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好好扒一扒,你家房子的公摊面积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咱们得搞清楚这里面的门道,别再被蒙在鼓里,花了冤枉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下面,咱们就分章节来详细说说这个话题,保证让你看完之后,对公摊面积有全新的认识
—
1. 公摊面积的定义与重要性
公摊面积到底是什么
公摊面积,顾名思义,就是公共建筑部分的面积简单来说,就是你家房子所在的小区或大楼里,那些不属于任何一家业主,而是供大家共同使用的部分比如:
– 楼道和电梯间:这是大家上下楼必经的地方,肯定不能只归某一户人家
– 大堂:小区的处,用于接待访客、放置信报箱等
– 设备间:比如配电室、水泵房等,这些地方虽然咱们平时看不见,但却是保证水电正常供应的必要设施
– 垃圾处理间:专门用来堆放垃圾的地方
– 屋顶花园或露台(如果有的话)
这些地方虽然咱们自己用得不多,但却是整个小区或大楼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这些公共区域,咱们住起来肯定不方便,对吧
公摊面积为什么重要
公摊面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得房率:得房率 = (套内建筑面积 ÷ 房屋建筑面积)× 100%。得房率越高,说明公摊面积越小,咱们实际能住进来的面积就越大。反之,如果公摊面积太大,得房率就会很低,住起来憋屈不说,还可能浪费钱。
2. 影响房价:公摊面积虽然不直接算在咱们的房子里,但开发商在卖房时,会按照房屋建筑面积来定价。也就是说,公摊面积越大,咱们花的钱就越多,但实际能住到的面积却没增加多少。
3. 影响物业管理费:公摊面积越大,物业管理费的分摊就越多,咱们每个月可能要多交不少物业费。
了解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对咱们买房来说至关重要
—
2. 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
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
根据《商品房销售面积测量规定》,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1. 按建筑面积法计算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整栋楼的建筑面积减去所有套内建筑面积,剩下的就是公摊面积
公式如下:
公摊面积 = 整栋楼建筑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总和
举例说明:
假设一栋楼的总建筑面积是10000平方米,里面有100套房子,每套房的套内建筑面积是80平方米,那么:
– 整栋楼建筑面积 = 10000平方米
– 套内建筑面积总和 = 100套 × 80平方米/套 = 8000平方米
– 公摊面积 = 10000平方米 – 8000平方米 = 2000平方米
这样算出来的公摊面积,再除以总户数,就能得出每户的公摊面积
2. 按各部分面积法计算
这种方式比较复杂,需要把所有公共区域的面积都单独测量出来,然后加起来就是公摊面积比如:
– 楼道面积
– 电梯间面积
– 大堂面积
– 设备间面积
– 垃圾处理间面积
– …
优点:这种方式比较精确,但测量工作量大,现在很少使用
缺点:测量误差可能较大,容易引起纠纷
目前,大多数开发商都是采用建筑面积法来计算公摊面积,因为这种方式简单方便,也容易操作
影响公摊面积大小的因素
公摊面积的大小,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 建筑类型:
– 高层住宅:公摊面积通常较大,因为需要电梯、设备间等
– 多层住宅:公摊面积相对较小,因为没有电梯,楼道也窄一些
– 别墅:公摊面积可能包括庭院、绿化等,但通常比例不大
2. 建筑密度:
– 建筑密度越低,小区内公共空间越多,公摊面积可能越大
– 建筑密度越高,公摊面积可能越小
3. 小区规划:
– 如果小区有较大的绿化面积、广场等公共设施,公摊面积可能会相应增加
– 如果小区比较紧凑,公摊面积可能较小
实际案例:公摊面积的计算误区
我曾经见过一个案例,某小区的业主发现,虽然他们的房子面积不大,但公摊面积却占了一半后来一调查,发现开发商在计算公摊面积时,把一些本不该算进来的地方(比如部分绿化带)也算进去了,导致公摊面积虚高
这个案例提醒咱们,买房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如果开发商的计算不合理,可以要求重新测量
—
3. 公摊面积常见的问题与纠纷
公摊面积常见的计算错误
在现实生活中,公摊面积的计算错误非常常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区域被重复计算
比如某个楼道被两个单元共用,但开发商却只计算了一次公摊面积,导致另一单元的公摊面积被多算
2. 部分绿化带或非公共区域被算进来
有些开发商为了提高得房率,会偷偷把部分绿化带或私人庭院算进公摊面积,让业主蒙在鼓里
3. 套内建筑面积计算错误
套内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墙体面积、阳台面积等,如果这些地方的计算不准确,也会影响公摊面积
如何避免公摊面积纠纷
为了避免公摊面积纠纷,咱们在买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查看购房合同
购房合同中会明确标注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一定要仔细阅读,如果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可以要求修改
2. 要求开发商提供详细的公摊面积清单
开发商应该提供所有公共区域的面积清单,包括楼道、电梯间、大堂等,如果清单不详细,可以要求补充
3. 实地考察
买房时一定要实地考察,看看公摊面积是否合理比如,楼道是否过窄,电梯间是否过大,大堂是否过于宽敞等
4. 咨询专业人士
如果对公摊面积的计算有疑问,可以咨询房产律师或测量机构,避免被开发商坑
实际案例:公摊面积纠纷的处理
我朋友曾经买过一套房子,交房后才发现,公摊面积比合同上标注的要多出不少原因是开发商把部分绿化带也算进来了后来他们找开发商理论,开发商一开始不承认,但朋友拿出了购房合同和测量报告,最终开发商还是同意重新计算,并退还了多收的物业费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遇到公摊面积纠纷时,一定要有理有据,不能被开发商吓住
—
4. 公摊面积与得房率的关系
什么是得房率
得房率,简单来说就是实际能住进来的面积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例得房率越高,说明公摊面积越小,咱们住起来越舒服
公式如下:
得房率 = (套内建筑面积 ÷ 房屋建筑面积)× 100%
得房率的高低对生活的影响
1. 得房率高:
– 实际居住空间更大,住起来不憋屈
– 房屋总价相对较低,性价比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