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深入研究发现,特定的个性特征可能对一个人患症的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现今,心理学家普遍接受了“五大人格特质”这一概念,具体为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质。这五个维度涵盖了人们在性格上的各种表现,尽管每个人在每个维度的得分可能存在差异,但大多数人都在中间位置。
开放性反映了人们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洞察力。得分高的人通常充满了好奇心和各种兴趣,而得分较低的人则可能更加传统。例如,我常常喜欢花时间深入思考问题,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各种想法。
责任心体现了人们的体贴、自我控制和目标导向的行为。得分高的人注重细节并善于提前规划,而得分较低的人可能不太注意细节,不太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例如,我热爱秩序,我注重每一个细节。
外向性则与社交、活跃度和自信等特质相关。得高的人在社交中常常能充满活力,而得分低的人可能会在社交活动中感到疲惫,需要独处来恢复精力。如我总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并乐于成为关注的焦点。
宜人性则体现了人们的信任、善良和同情心等行为。得分高的人倾向于合作和友善,而得分较低的人可能更具竞争力甚至有些操纵性。我深感同情他人的感受,我拥有一颗善良而柔软的心。
至于质这一维度,它主要反映了人们的消极情绪水平,如焦虑、抑郁和情绪波动等。得分高的人可能会经历强烈的情绪波动和情感反应,而得分较低的人则通常更为稳定和平衡。例如,我有时会感到心烦意乱,情绪变化很大,很容易被激怒或陷入忧郁之中。
在针对此项研究的一项调查中,研究人员观察了居住在纽约的524名年龄在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研究开始时,所有参与者均未患有症,其中62%为女性。经过三年的调查发现,有69名参与者出现了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迹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开放性和质这两种人格特质被发现对症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概括来说,质得分较高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症,而开放性得分较高的人群则相反,相对降低了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