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汽车革新大潮中,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崭露头角,普通消费者一旦耳闻“智能汽车”这四个字,自然而然地会在脑海中浮现特斯拉、小鹏、蔚来等品牌的纯电动车形象。
的确,仅用数年时间,造车新势力就刷新了我们对汽车的认识。车辆不再是单纯代步工具,更像是一款具备高度智能化、能够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大屏智能设备”。而且,智能汽车的OTA升级功能,正如智能手机的核心一般,已然成为新势力车企的卖点之一。
简单来说,OTA升级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系统的远程升级。有了这项技术的车辆,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即时更新其电脑系统版本,不仅能提高反应速度,增强用户体验,还能通过升级优化纯电车型的电量管理,从而提升整车的续航表现。
回顾历史,特斯拉无疑是OTA升级领域的先行者。在设计之初,特斯拉便预设了丰富的车辆配置,如电动座椅、座椅加热等。尽管这些配置并未包含在用户的初始选择中,但特斯拉通过后续的OTA升级为车主解锁了更多功能。
这种策略既降低了车辆的入门价格,给予消费者“物美价廉”的印象,实则背后隐藏着更高的盈利潜力。例如,一个座椅加热功能的升级费用高达2400元,而FSD选装包更是需要支付5.6万元的高价。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因结构简化更适宜作为人工智能的载体,故其OTA升级能够实现硬件不更换的升级模式。相较之下,传统燃油车的构造更为复杂、零件繁多,因此其OTA升级多限于软件层面,如车机系统的更新换代和网络应用的升级。
尽管如此,即使对于传统燃油车而言,软件OTA升级所带来的收入也相当可观。传统车企的燃油车基础庞大,尽管当前软件多免费使用,但一旦开启收费模式,无论是与软件公司分账还是服务费抽成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发展自家车机系统、摆脱第三方束缚也是一大趋势。
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若车企某批次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需进行“车辆召回”,这无疑会对企业声誉造成影响。OTA升级发挥了其独特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故障”与“功能待完善”的界限。例如,广汽丰田iA5通过OTA升级限制了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容量以避免自燃风险。
今年8月,工信部了关于智能网联汽车OTA升级的管理意见。此举规范了车企的OTA操作,要求提前报备,有效避免了因OTA升级而产生的纠纷。
总体而言,OTA升级在提升用户用车体验、保持车辆常新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当车机系统日趋成熟时,若推出类似会员制度或收费软件,消费者又将如何选择?
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在智能汽车的浪潮中不断探索与进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