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佘晓晨
2022年收官之际,AI界的另一颗明星诞生——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再次引发了AI行业的热潮。
在与ChatGPT的对话中,我们被其广泛的知识储备所震撼。这个AI模型不仅通晓天文地理,还能模仿人类的交流方式,甚至能够用“鲁迅体”来描述心情。
在惊叹ChatGPT的强大对话能力之前,我们或许忽略了它背后的推动者——OpenAI公司。
据公开资料显示,OpenAI是一家位于旧金山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该实验室由马斯克、山姆·奥特曼等科技大咖于2015年共同创立。2019年,OpenAI不仅成立了营利性子公司,还吸引了微软的投资。微软在2019年7月向OpenAI投资了高达10亿美元。
回顾AI发展历程,AlphaGo与人类棋手的对决曾掀起过一阵AI热潮。
2016年,DeepMind研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以4:1的战绩击败了韩国围棋冠军李世石,这引起了全球的关注。那时,人们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潜力。
当ChatGPT出现在公众视野时,许多人将其视为DeepMind的新竞争对手。甚至有观点认为,它对谷歌的搜索引擎业务构成了威胁。那么,为何国内外的巨头们没有迅速推出类似的产品呢?在这波AI浪潮中,从谷歌、Meta到阿里、腾讯、百度等大公司都曾涉足AI研究。
GPT,全名为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种基于大量网络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ChatGPT模型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首次采用了RLHF(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技术,使得其能够记住之前的对话和提示。
虽然谷歌、Meta和百度等大公司在AI生成方面已有成果,但OpenAI的ChatGPT模型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惊喜。不久前,DeepMind推出了Sparrow聊天机器人,而Meta也推出了BlenderBot。与此百度在AI大模型研发上持续投入,其文心大模型致力于实现视频、歌词等作品的自动生成。
尽管OpenAI是一家相对年轻的公司,仅成立7年,但其已在模型能力上展现出领先地位。自2018年开始发布GPT系列以来,其持续致力于该领域的发展。尤其是2020年发布的GPT-3,参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750亿,推动了行业内预训练大模型的发展。
在微软的投资支持下,OpenAI通过对外投资进一步巩固了其研发能力。OpenAI的研究论文指出,ChatGPT相比GPT-3增加了“监督微调”和“奖励模型”,使其回答更加智能。
尽管大公司如上述提到的在AI生成方面有所建树,但它们并未将生成式AI作为核心业务发展。对于其他还在赛道上的公司来说,更是如此。国外的大模型开源生态建设已经领先于国内。
开源开放对于大模型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现阶段大公司面临着成本和商业落地的挑战,但OpenAI的ChatGPT却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山姆·奥特曼表示,尽管回答问题的成本较低,但背后的算力成本却极高。他透露免费测试只是暂时的,未来可能会转为付费服务。
随着ChatGPT的火爆,行业人士指出模型的优化主要依赖于算力的增加。在投入巨大成本的OpenAI也在寻找平衡点。早期这家实验室是非营利机构,直到后来开始追求盈利目标。
在模型演进的过程中,生成式AI的商业化落地并未同步发展。尽管如此,ChatGPT仍被视为AIGC内容生产工具的一部分。虽然该模型仍存在提供虚假信息等问题和挑战,但其对搜索引擎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以百度为例,尽管文心大模型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其商业化场景仍需进一步探索。面对持续的技术投入和商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大公司更倾向于投资像OpenAI这样的公司而非全情投入。
ChatGPT的火爆无疑提振了整个行业的信心。在AIGC风靡全球的背景下,我们或许可以期待它为AI领域开启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