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爆火的电影《哪吒的重生之旅》,打破了传统《哪吒闹海》的经典形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别样的魔童。这位魔童不再只是童年的小英雄,而是一个充满叛逆、桀骜不驯、顽皮捣蛋的孩子,身上还带有神秘的魔咒。李靖的角色也不再是逼儿削骨还父的严父形象,而演化为一个宁愿为儿子付出生命的慈父。
该电影的热映,唤起了大众的共鸣,同时也引起了众多家庭对当前教育困境的深入思考。许多观众被李靖夫妇对哪吒那份朴素的爱所打动,也有家长因为与哪吒相似的孩子而感同身受。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殷飞提醒家长们,应正视孩子的反叛精神,以正统的力量加以引导和制衡。
“哪吒热”迅速席卷而来。
“我家孩子被《哪吒》圈粉了!”崔女士在朋友圈分享道,“孩子现在时不时地模仿哪吒的口头禅和眼神,仿佛内心的小恶魔被唤醒了。”类似的分享在朋友圈里屡见不鲜,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们都被这部电影所吸引。
女生瞻宝告诉记者:“我们班的女生都喜欢敖丙,因为他很帅。但我自己更喜欢哪吒,他为了拯救百姓可以变得强大,从内心到外形都显得十分酷炫。”对于新版哪吒的个性,张先生表示赞赏:“成年人的世界充满感慨,新版哪吒的个性更加鲜明,更符合我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电影中的主人公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钟女士在电影外动情地说:“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让我深感共鸣,他们愿意接纳自己的孩子可能并不优秀甚至看不到未来。这种母爱和父爱让我感动,他们最终选择尊重孩子,而不是用世俗的标准来评判他。”这使钟女士和她的丈夫开始反思家庭教育的理念:“现代社会中,很多父母都感到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愿面对现实,一味要求孩子成才。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希望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朱逸宁认为,《哪吒的重生之旅》之所以能够引发共鸣,是因为它所传递的核心精神触动了许多观众。“这部电影既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又切中新时期人们的期待与理想。影片中的情感表达自然而不生硬,是一部与时俱进的经典重释之作。”
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困惑也在这部电影中得以体现。
许多小观众因为哪吒在最后的转变而喜欢上了他。小女生圆圆还特别喜欢那只会飞的猪,她想象着如果哪吒能看到回放,就能明白父亲的牺牲,也许就能变成拯救村民的英雄。圆圆妈妈对此也感到困惑:“电影中的哪吒前期总是被外界影响而摇摆不定,但在现实中,我们如何让孩子看到我们的良苦用心呢?”
曹女士对电影中的一段情节印象深刻:“为了孩子的快乐,即便是身着铠甲、伤痕累累,母亲也愿意陪伴他踢毽子。这一幕让我想到自己因为工作常年出差对孩子的无奈。”这让她对孩子的教育更加关注和担忧。
与曹女士一样,许多家长都从哪吒的成长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童童期待父母能像李靖夫妇一样,既能干一番大事业又能包容他。而张先生虽然欣赏哪吒的形象,但他也表示:“谁都不希望有个如此顽劣的孩子,个人也没有李靖的胸怀。”
专家解读孩子的反叛精神。
殷飞表示:“孩子对哪吒形象的喜爱,不仅仅是模仿,更是对反叛精神的一种向往。家长们需要正视孩子的这种需求,允许他们有反叛和逆反的行为,但同时也要用正统的力量去制衡。”他建议家长们应在家校之间、家人之间达成默契配合,为孩子提供多方的教育影响。
殷飞认为,电影中哪吒的幸运之处在于他有家人的包容、师父的理解和护佑等。“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也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作用。”这也提醒我们,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记者 谢婷)
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