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一年,收获一生。
作为一个初归海龟,留学的经历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与多层次留学生结交
留学圈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我在国外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特别在商科领域,与我交往的大多是的留学生。深入地融入了留学生华人圈的人脉关系,对我今后构建工作后的人脉网络、拓展客户和发展渠道具有深远的意义。概括来说,留学生中的华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家庭背景:
1. 官家子弟,因各种原因早早送出国门。
2. 富家二代,有的准备接管家族事业,有的希望投身金融行业或自主创业。
3. 家庭富裕,孩子较早或因国内教育环境不佳而送出国门,以娱乐为主。
4. 中产家庭的孩子,出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
5. 那些不愿过早步入社会的学生,选择延长学业。
6. 工薪家庭的孩子,精打细算,注重学习,社交较少。
7. 还有少数公费留学的优秀学子。
我本身性格较为谦逊,又生于北方,曾有“权力崇拜”的倾向。在大学期间,我发现自己难以与“二代们”建立平等的友情,有时会陷入“低人一等”或“谄媚”的心态。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并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反而会让人疏远。由于我从小未曾见过“大世面”,面对高档消费时难以保持淡定。留学期间我有幸与各类优秀人士交往,学会了如何与“比你优秀的人”建立真正的友情。
要维持这样的友情,需做到不卑不亢、不夸不捧,主动提供价值却不过分索取。与他们交往时,注意分寸和保密,不自己的所有底细,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不要装作自己财力雄厚,如果财力跟不上,有些活动该拒绝就拒绝,但切勿在言语上流露出自己的“穷困”,更不要抱怨和羡慕他人,以免造成尴尬。
回国后,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更能与高级别的客户打交道,这得益于我在国外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优秀的人交朋友。
二、跨文化交流的自信
作为留学生,我在国外遇到了来自不同的人,体验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我们华人留学生在面对文化差异时,起初可能无法完全展现自信。我初到国外时,为了方便外国人称呼,取了一个英文名。当与外国友人交流时,即使他们的观点与我们相悖,我也会表面赞同。随着留学时间的增长和文化自信的增强,我逐渐找回了自我,从使用英文名改为使用中文名。与外国人交朋友时,我更加不卑不亢,面对质疑时也能坚定自己的观点。
回国后,我发现留学的经历让我在工作中更加批判性地看待问题,不会盲目权威。
三、接触多元价值观的洗礼
我在国外见识了多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小接受的教育以“成功”为导向的我,来到了国外后发现成功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成为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只要从事自己热爱并投入的领域都能获得尊重。此外我也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为自己而活并不代表自私。在国外的经历让我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如裸骑自行车比赛、亲昵行为以及许多人的每周免费餐食等这些都让我变得更加包容能够容纳更多的价值观。
四、孤岛生存的历练与成长
有人认为留学生活是奢华的生活但实际上我觉得它更像孤岛生存。在面对不同的文化、语言和环境时留学生需要学会独立生活包括洗衣服、做饭、应对繁重的学业和陌生的外国人等挑战我相信每个留学生都经历过情绪低落的时期。在面对东西被偷、被人误解和欺负等困境时我曾感到孤独和绝望但在这些困境中我得到了成长和蜕变。虽然从适应国内社会环境的能力来看国内学生可能更胜一筹但在自理能力、抵抗孤独和持续性方面留学生并不逊色于国内学生。
当时我放弃了保研的机会选择出国读书现在回想起来感谢当时的决定也感谢那些支持我做出这个决定的人他们让我有机会体验这段宝贵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