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携《朗读者II》图书莅临厦门大学
6月30日的午后,知名主持人、节目制作人董卿,带着《朗读者II》同名图书来到了厦门大学。她与现场观众共同体验了朗读的魅力,感受了厦门的独特风情,并分享了节目制作与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朗读者》的创作初衷
在活动现场,董卿表示:“虽然这并非我第一次与《朗读者》的观众和读者见面,但每次都能让我心潮澎湃。在这个时代,这样的相聚显得尤为珍贵。这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发现了远方的希望之光,让人明白自己并不孤单。”
提及节目与图书的制作过程时,董卿深情地说:“节目与图书的成功后,常有人问:你当初为何决定制作这个节目?我总会想起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故事。他挑战珠穆朗玛峰并最终不幸离世。他曾被问及为何要攀登那座山,他说:因为山在那里。我的回答则是:因为文字和朗读的魅力所在。”
在厦门的体验
登台后,董卿打趣道,虽然她来自上海,但在厦门的时光让她有了北方人的感觉。她还引用了一位俄罗斯作家的名言:“人到了南方,仿佛重获青春,充满着欢笑与活力。”
她回溯到一百年前的历史,提到1919年的6月26日,她的同乡先生也曾来到厦门。她动情地表示:“时间流转百年,陈嘉庚先生对教育的热情与奉献至今仍被铭记。”
《朗读者》与厦门的情缘
在厦门的活动中,董卿特别提到了《朗读者》中与厦门、与福建紧密相关的嘉宾。例如余光中先生,曾在厦门大学外文系求学并在此地留下了他的首篇诗作。即使是在离世后,他的影像依然留在了《朗读者》节目中。当提及为余光中先生录制朗读的最后画面时,董卿依然感慨万千。
她也提及了福建籍的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先生。他即使在八十多岁的高龄仍然亲临手术台为患者治疗的故事令董卿感动不已。她表示:“这些嘉宾的崇高精神是《朗读者》最宝贵的财富。”
现场朗诵《厦门印象记》
活动现场,董卿还为厦门的读者带来了王鲁彦的《厦门印象记》片段朗诵。伴随着悠扬的钢琴伴奏,她深情地朗读:“春天在这里是永久的。”她的声音温暖而动人,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的心。
此次厦门之行不仅是一次节目的推广活动,更是董卿与读者们的一次心灵交流。她以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朗读为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朗读者》这一节目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盛宴,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而董卿的到来更是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情感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