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藏式文化的高塔
在承德之地,矗立着一座形似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普陀宗乘之庙。它如同一座等待旅人探寻的神秘宝藏,令人心生向往。
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为宏大的。自乾隆二十九年开始,乾隆皇帝在承德开始了其雄心壮志的建庙计划。包括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寺、殊像寺及罗汉堂等众多的建设。历经十年光阴,直至乾隆四十五年完成须弥福寿之庙。这些的建立,无不体现了乾隆皇帝的智慧与决策。尽管有人称其为“败家子”,但事实上,他巧妙地运用了智慧和资源,成功地将蒙藏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去年十一月,我有幸踏足承德,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在冬日中的别样风情。尤其是普陀宗乘之庙,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初冬时节,树叶飘零,整个建筑布局清晰可见。站在高处远眺,大红台映入眼帘,建筑之美尽收眼底。
普陀宗乘之庙虽为布达拉宫的仿造品,却独具特色。其以白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与布达拉宫的白宫和红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正殿万法归一殿的大金顶,更是彰显了其非凡的气质。乾隆皇帝的决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承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与文化效益。
普陀宗乘之庙的山门设计独具匠心,融合了藏式与汉式建筑的特色。从山门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的碑亭,里面珍藏着三通重要的石碑。紧接着是五塔门,门顶的五座塔分别代表着藏传佛教的五个。琉璃牌坊作为汉式建筑的代表,虽显得厚重,却也不失庄重与威严。
接下来是一系列白色建筑,有的作为展厅对外开放,有的则暂时关闭。继续前行,大红台便展现在眼前。大红台上的佛像镶嵌在红墙之中,精美绝伦。其中,万法归一殿为该庙的核心建筑,群楼围绕其四周,呈现着其独特的风貌。而权衡三界亭更是整个建筑的亮点之一,从三层楼上望去,金碧辉煌的大殿顶鎏金铜瓦闪闪发光。
进入正殿万法归一殿后,可以看到其豪华的内部装饰和佛像庄重的表情。即使在冬天严寒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那慈航普渡亭带来的暖意。这是一座不仅仅有着华丽外饰更富有内涵的,尽管有批评称它不是全然华丽无瑕但恰是最真实的样子仍然无法否认其魅力和历史价值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我未曾亲足于布达拉宫但眼前这座普陀宗乘之庙却让我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也让我对西藏布达拉宫有了更深的向往与期待。
相关阅读推荐:
承德历史及文化背景探秘;布达拉宫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