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十而立
王封臣 著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wztelling
二、孔子立家
孔子之“三十而立”,首要便在于“礼”的立身。从个人生活角度来看,“立”不仅指个体自立,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能肩负起完整的家庭,唯有“立家”者方可称得上“立身”。
在心理学视角下,一个人成年后若未成家或虽有子女但人格并不健全,这往往是因为他们未能深刻体会家庭责任。这种不健全的人格往往难以推己及人地考虑到他人。在动物界中,如蜂群中新蜂王的“立”,并非单个个体的行为,而是单位的体现。若仅是无家庭单位的新蜂王独自离去,那它并不能被称为真正的“立”。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尤为重要。一个人若未婚,常被认为未“成家”。若一个人虽已成家但未能独自承担家庭责任,则被视为未成为“一家之主”,即这个家并未真正“立”起来。故不懂“立家”之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立”。
子谓伯鱼...
孔子曾问及儿子孔鲤关于学习《诗经》的情况。当得知孔鲤尚未学习时,孔子鼓励他开始学习,并特别提到了《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两篇的重要性。这两篇描写爱情的诗篇,是《诗经·国风》的开篇,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句。
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是“思无邪”,这一观点历来被众多学者所解读。有的学者认为“思无邪”即思想纯正;有的根据当时“思”字的用法,解释为愿望;还有的认为“思”在此处并无实际意义,而“邪”并非指,而是表示不虚假、不做作。这些解释虽然有所差异,但大体上都赞同赞美《诗经》的质朴与真实。
特别地,《周南》和《召南》两章内容侧重于男女爱情与夫妻相处之道。这两章被视为王化之始,强调了夫妻之道与齐家之道的重要性。若一个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便如同面对墙壁无法前进,又怎能称之为“立”呢?深谙家庭夫妻之道是“立”的重要条件。
那么,孔子在这个方面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我们已知他已与亓官氏结婚十一年,自然懂得夫妻之情;他的儿子孔鲤已十岁,他亦懂得父子之情;他更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整个家庭生活。从个人生活角度看,孔子此时无疑已经“立”了。
其他章节内容...
在《孔子传》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根据王封臣先生的国学课程整理而成的内容进行整理呈现。我们将《论语》的条目恰当放入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中,通过《论语》展现孔子的一生,并通过孔子的一生诠释《论语》的意义。
在此之前,我们阅读了如下篇章:
前言:《论语》是一本什么书?
第一章:夫子家世
第二章:草根孔小二(部分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