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春暖花开,我们又迎来了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在这个季节里,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为我们的孩子做好防护。那么,究竟什么是手足口病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医师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关于手足口病的疑惑。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特别是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较为多发。它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并且已被列为我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
那么,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呢?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2-10天,平均3-5天。发病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口腔部位如舌头、牙龈或两颊等可能会出现水疱,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痛感明显。多数患者的手掌和脚底会出现皮疹,这些皮疹通常不痒,但有些可能带有水疱。除了这些典型症状外,其他部位如、膝盖、肘部、躯干也可能出现皮疹。这些皮疹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不”: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虽然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的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通常1周左右就能痊愈,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也存在少数重症病例,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极少数病情危重,痊愈后可能遗留后遗症。家长们在平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那么,肠道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呢?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例和隐染者,在发病1周内传染性最强。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物、唾液等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和环境而感染。空气飞沫传播也是一条重要途径。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我们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打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最重要的办法。特别是EV71,可以有效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饭前便后要彻底洗手。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定期消毒个人生活用品,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如果不幸患上了手足口病,也不必过于紧张。要立即切断传播途径,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根据症状的不同程度,配合医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居家治疗的患儿应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对患儿的衣物要及时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的粪便也要及时消毒处理。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就能痊愈。
那么,成年人会不会得手足口病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成年人感染后不会发病,但会传播病毒。外出归来后要注意做好手部清洁,以免将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孩子。手足口病的传染性较强,大人在照顾患病的孩子时要有防范意识并注意手卫生。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孩子免受手足口病的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