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众多文化影视作品的盛行,如国产动漫《画江湖之不良人》、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等,人们对于唐代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这些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不良人”、“不良帅”等词汇,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关于这些职官名称的背后含义,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于“不良人”的起源,一种普遍观点认为源于唐代的特殊制度,选用有恶迹的人担任的小吏。经过广泛文献检索,我们并未找到直接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对此,学界也展开了讨论,如俞理明在其研究中提到“不良”一词用于指代从事刑侦司法的吏役,但这背后的原因并未详细展开说明。
我们认为,“不良人”或“不良”作为职官名称,更多的是根据其职能或受事者来命名。在古代文献中,“不良人”通常指的是行为不端的人。而在唐代,这种称呼是用来指代负责犯人的小吏。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捉拿“不良、不善的人”,因此以职能来命名这一职官。
古代职官命名中,以职能或受事作为命名的方式非常常见。除了负责犯人的职官外,还有许多其他职官也是以这种方式命名。例如,“库子”指的是管理官库的人,“狱子”则是。还有一些职官名称如“侍”、“拾遗”、“校书郎”等,都是根据其职能来命名。
有时,职官名称也会以掌管的对象来命名。例如,“纲纪”指的是公府及州郡主簿,他们以掌管的对象来命名。“宗人”这个职官名称,指的是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的,也是以受事者来代指施事者。
从语义和句法结构上看,“不良人”的命名也是以其职能和受事者来代指施事者。从先秦到唐五代,以“名词+人”表达“V+名词+人”语义的职官名常见于文献。例如,“山人”、“兽人”、“盐人”、“酒人”等都是根据其职能来命名。
在唐代,还有一些类似的官名,如“价人”、“酒匠”、“笔匠”等。这些官名都是根据其职责或所掌管的对象来命名。对于“不良人”的理解,古人可能更为可靠。有记载指出,“不良人”是负责缉拿犯人的,他们的上司被称为“不良帅”。即使这些的行为可能并不良好,但他们依然被称为“不良人”,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捉拿不良人。
“不良人”的命名与其职能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影视作品的普及,古代文化和词语逐渐融入其中。但在向现代观众呈现这些古代文化时,也需要对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和词语进行解释和说明,以避免产生误解。本文的研究也是社科重点项目“中古汉语虚词研究及中古汉语虚词词典编撰”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