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网络世界中漫游,我邂逅了一组由纽约插画师 Yaoyao Ma Van As 创作的插画,它们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女孩子独自生活的日常。那些在旁人眼中被贴上“孤独、可怜、无聊、虚度光阴”标签的日子,在画笔下展现出了别样的风情,令人倍感亲切。仿佛有一台隐形摄影机记录了我生活的点滴,捕捉到了常的瞬间。
这组插画让我突然发现,原来在我度过的时光里,隐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静谧美好。
前方高能预警,大量图片即将呈现...
无论是宅家时翘腿用餐、望着窗外发呆,还是在慵懒午后享受阅读时光,独自在家的自在与慵懒已成了一种享受。吃喜欢的食物,睡心仪的位置,走偏爱的小路,养喜爱的宠物。无需迁就他人,无需,偶尔休息日宅家也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回忆起年轻的时候,我总以为孤身一人是一种苦楚,觉得缺少了些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独自一人其实是一种十分酷炫的生活方式。
这“苦”与“酷”的差异,源于习惯,更在于你是否学会了自己。
回想起来,我们往往在努力讨这个世界的欢心:讨父母的欢心、讨朋友、恋人、同事和领导的欢心。我们习惯于付出真心和热情,然后矜持地等待回应。等待男友的电话,等待朋友的邀约,等待他们闯入我们的生活...
仔细思发现,我们其实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独自度过。生活的重心本应是我们自己,为何要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一个人的生活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美好。虽然偶尔会感到空旷,但绝不寂寞。
“一个人=孤独寂寞冷”这样的标签似乎根深蒂固。即使我们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展示独自旅行的乐趣、咖啡店的体验、吃火锅的快乐,也偶尔会在评论中看到关于孤独等级的玩笑话。
但上周我与朋友欢聚后各自散去,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上上周的live演出让我在互不相识的人群中找到了共鸣;上个月独自在书店度过了一个下午,再品尝了小巷中的美食。
尽管形单影只,我却为每天的小生活感到充实和幸福。正是这种与他人的微妙距离,让我的成长步伐更加稳健。
对我而言,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能够定制自己的生活。
无论是自律地学习还是任性地享受生活,我都会逐渐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而不仅仅是依赖于他人的选择。
我并非只因朋友之约才外出,而是因为自己决定每个周末的行程。如果有同行的人则一起前行,若没有,我也不会错过自己想看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