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誉博向香奈儿表白

2025-05-0110:00:17常识分享0

演出市场正处在风起云涌的变革之中。

这场变革由两大驱动力构成:一方面,市场供应日益丰富。我们正身处演出市场的“供应膨胀”阶段,线上演唱会、音乐会直播层出不穷,线下的音乐节、剧院演出多到让人目不暇接。当产品供给越来越丰富,同质化趋势也越发明显,用户对“质”的追求开始超越“量”。

线上线下的边界逐渐模糊。如今,线上观演已成为常态,演出切片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文艺展、市集等新元素融入了音乐节,使得线下演出的内涵和体验得到扩展。这种线上线下联动,加强了演出的话题度和观众的互动积极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演出主办方该如何在内容创新和体验升级中寻找突破?当“内容创新”与“线上线下立体呈现”相结合,又将释放出哪些新的品牌营销机会?

回顾近期的演出市场动态,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解题的思路。

在谈及内容创新前,让我们先回顾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片段:

文俊辉在“2024抖音仲夏毕业歌会”上演绎了《赤脚的人》,歌词激励着毕业生勇敢走向未来,这一表演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的毕业话题讨论。

0713男团在“美好星球音乐节”演唱《活该》,舞台之外的有趣互动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粉丝的热议。

这些案例展示了演出在用户共鸣、互动连接、创意新意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用户共鸣要求主办方理解用户需求,再经营演出内容,而非简单拼盘式演出。这需要主办方深入挖掘用户心理,提供能直抵人心的内容。

创意新意方面,演出IP需要跳出传统框架,从嘉宾阵容、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新的内容呈现。比如“佛山电焊”的表演,以其新颖的形式和出乎意料的表演内容,引发了话题度。

在线上观演体验方面,主要包括“视听体验、趣味交互和传播交流”三大要素。这需要平善技术支持,设计更多交互玩法,并联动相应机制,让好内容及其衍生话题能被更多人看到和讨论。

对于线下部分,与演出调性一致的现场展区和集市能让演出内容更有厚度,线量价值也会变得更高。面对面沟通是形成认知、塑造心智的高效手段。

目前,演出行业在这些方向上均有实践,但如何把线上做透、把线下做厚,让好内容得到立体式呈现,扩大演出的影响力和营销潜力,仍是待解的问题。

以“抖音美好现场”为例,他们不仅在技术上提供高清、真实的视听效果,还设计了一系列平台交互玩法,如小屏直通大屏互动、留言板、烟花等,带动了观演体验相关的衍生话题发酵。他们还通过线下展区和快闪等现场元素,为品牌提供和消费者面对面沟通的路径。

当“内容创新”与“线上线下立体呈现”相结合时,演出IP不仅在情感、消费领域扩散能量,还能为品牌营销带来新的加成。这包括广度深度的兼备、协同联动的发力以及破圈整合。通过有共鸣、有连接、有创意的内容,品牌可以在热烈氛围中实现深度种草;通过包揽线上线下全场域的整合营销,实现曝光共振和持续热度;通过拓展更多资源,实现品牌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和实际转化。

演出市场正在不断演化中释放新的机会。只有拥有创新内容和优质体验的演出IP,才能持续收获关注,强化与受众的连接,实现三方共赢。而像“抖音美好现场”这样的探索和实践,正在快速推动新的品牌营销空间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