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制作面包的过程中,常常会看到配方中提到的“一次发酵”和“两次发酵”。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做面包要经历两次发酵呢?难道一次不可以吗?带着同样的疑问,我进行了一个实验,用同样的配方分别尝试了一次发酵和两次发酵,制作了两种吐司,来一探究竟。
来谈谈为什么面包要进行第二次发酵。除了增加面包的风味之外,第二次发酵还能使面包的更加细腻。具体来说,第二次发酵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延长发酵时间:面包在第二次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特殊风味,这样制作出来的面包味道会更加香醇。
2. 排气、拍打、折叠的过程能给面团带来冲击,使面筋得到强化,增强面团的弹性。这样制作出来的面包口感会更加有嚼劲,也会更加细腻。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我按照同样的配方分别进行了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两次发酵的吐司确实在口感和细腻度上有所优势。
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一下实验的结果。用一次发酵方法制作的吐司,比较细腻,但由于涨得太高,气室有点大了。不过整体来看,气室还是比较均匀的,口感有嚼劲,入炉后的长高效果很好,爆发力足。
而对于只用一次发酵制作的吐司,虽然爆发力还不错,但在发酵时间上变长了。在38℃、80%左右的发酵环境下,一次发酵的吐司需要95分钟才能发至9分满,而经过两次发酵的吐司则在60分钟内就能完成整个发酵过程。切开一次发酵的吐司后,可以看到气室不太均匀,有不规则的大气泡出现。相比之下,经过两次发酵的吐司更加均匀。
如果想要制作出更加细腻、更有嚼劲且风味更足的面包,建议还是有时间的话进行两次发酵。经过两次发酵的面包,无论是在口感、细腻度还是风味上都会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