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2025-05-0201:33:56常识分享0

不久之后,岩波书店版的《鲁迅文集》引起了藤野恒弥的注意。某日,他偶然翻起这本书,文中描述了一段动人的师生情谊,让他想起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位导师——藤野严九郎。他决定去找岩波书店的菅好春询问关于这篇文章的事。

在藤野恒弥与父亲藤野严九郎提及此事之后,老人戴上老花镜,翻阅起那本带有油墨清香的《鲁迅选集》。回忆的点滴慢慢涌现,让藤野严九郎想起自己三十多年前的仙台生活。虽然有些模糊,但他隐约记得曾经教过一个留学生,名叫周树人。他感慨道:“原来是啊,没想到他竟有如此伟大的出息了……”藤野严九郎终于在时光的长河中找到了那个曾经的留学生。

令人惊讶的是,藤野严九郎坦言自己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位学生。尽管周树人所写的文章展现出一对深厚的师生情,让人不禁感动,但现实却是老师并没有对学生念念不忘。这种反差让人深思。

故事回到1904年,那时的周树人还是一个面黄肌瘦的留学生,来到仙台求学。当时的藤野才三十岁,正是他荣升教授的时候。周树人成为了藤野所教的第一位留学生。

作为一个弱国来的留学生,周树人在学校里经历了孤立和愤懑的时光。藤野教授并没有因此而他。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都会耐心谈话帮助提升。周树人就是被他特别关照的学生之一。

除了藤野之外,其他科目的老师可能并不会如此对待每一个学生。藤野的一视同仁让周树人感受到了温情。他对藤野的课越来越感兴趣,尽管日语蹩脚,却能在班级中取得中等成绩。这引发了同学们的猜忌,认为这是因为藤野私下“泄题”的缘故。

二十多年后,那个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名满天下的鲁迅先生。他在文章中回忆了与藤野的七次对话,这些回忆让人动容。从藤野的自我介绍到修订讲义、指出笔记中的错误、放心他进行解剖、询问关于裹足的问题、对他放弃学医表示惋惜,再到离别时的嘱咐,这些点滴都成为了鲁迅永志难忘的回忆。

岩波书店计划出版文集日译版时,鲁迅的要求下才加入了关于藤野的文章。在去世前的病榻上,鲁迅与负责翻译文集的增田涉先生聊起了藤野,为自己未能联系上老师而深感遗憾。

回想起在仙台的一年时光,周树人选择了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而藤野则因学历问题回到了福井,开始了悬壶济世的生活。历史的让周树人成长为一名伟大的作家,而藤野则可能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被人遗忘。若不是被学生写进文字中,他的历史地位可能也会被抹去。对于为何鲁迅对并无特别关照的藤野如此“永志不忘”,或许只是因为在异乡遇到了一位公平对待、一视同仁教导他的老师。这种师生情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遇到,但总有那么一两个老师会让我们特别感激。但往往这种让人回忆深刻的师生情也只是尽本分而已。如果鲁迅遇到的是每个老师都一视同仁的环境,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文章了。鲁迅之忆藤野无疑是为这对尽本分的师生情谊塑造了一个动人典范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中激发良知初心勇气的呐喊激励感动的事情往往源自于平凡的分之事。而对于当年的藤野和周树人来说他们的师生情谊也无疑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文: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