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降世芦,福泽乡里显神通
昔日芮城风陵之地的芦,曾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沟壑,时而积水,时而干涸。其东北之地有一神庙,民间俗称之桥庙。
古时芦尚未有学堂之设,故而乡亲常将桥庙用作临时的课堂,四周的孩童便在此处读书。每日清晨,学子们需穿越沟壑中的小径,踏上崎岖不平的路途。
村中有一私塾先生,姓张名文博,精通儒家经典,亦知晓天地之道。常夜观星象,熟知二十八宿之变化,吉凶之预兆。一日,张先生送走弟子后,关窗之际,抬眸仰望窗外星河。见两道星光若隐若现地穿梭于天际,缓缓向桥庙附近聚拢。
张先生敏锐地感知到这两颗文曲星的降临。岁月流转,他始终在寻找那颗降世的文星。时光荏苒,却始终未能找到。
某日夜晚,张先生在归途中偶遇尚家兄弟二人提灯而行。恰逢他发现两人头顶两盏红灯笼。观其动向,张先生心中笃定,这两颗文曲星已降于尚兄弟二人之身。
为加强对二人的教育引导,张先生对他们的教育愈加重视。但一天夜晚,他注意到头顶的红灯笼已消失不见。于是次日询问尚家兄弟原因。兄弟二人不敢隐瞒,如实相告:“村中有一壮汉欲休妻,我们为其撰写了休妻书。”张先生闻此厉言相劝:“学识所为乃道德立身之本,应以君子之行而为。”告诫其违背道德的行为必将天理不容。
尚家兄弟听后深感懊悔,张先生指点迷津。张先生遂告知二人:“休妻书上有一错字,需告知壮汉并即刻撕毁。此为解决问题之策。”而后,二人依照先生的指导去做后便去开导这对夫妻。此后,尚家兄弟的头顶再次亮起红灯笼。
时光荏苒,经张先生的悉心教导和兄弟二人的刻苦努力,明天启年间两人终于金榜题名。
成为的尚家兄弟回忆起当年求学时的艰辛路程后,为造福后世学子。他们决定出资返乡修建一座土桥于芦王沟之中段填平之处。从此以后学子们再也不用走那条崎岖的沟底小路前往桥庙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