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常说,今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是难得的闰二月双春年。俗话说得好:“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不禁让人好奇,为何会有闰月的存在?它背后有着怎样的讲究呢?
说到闰月,这其实是人为调整历法的一种方式。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即以阴历为基础,融合了阳历的元素。由于阴历和阳历的制定依据不同——阴历依据月相变化,而阳历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导致阴历一年的天数和阳历一年的天数存在约11天的差异。历经三年,这个差异便累积成了一个月。
为了协调阴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差异,人们采取了“置闰法”进行调整,使得两者的总天数相互适应。这便是闰月的由来。
在闰月,民间有一种习俗,即为父母送鞋。在一些地区,每逢闰月,不仅是儿女要为父母购买新鞋,出嫁的女儿也要为父母送上精心挑选的鞋。有句俗语说:“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在过去,由于生活艰难,许多人连鞋子都穿不起,只能赤脚劳作,导致双脚容易受到损伤。而闰月的增加意味着时间的延长,老人们需要更加辛勤劳作,双脚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儿女们在闰月为父母送鞋,既是希望减轻父母的劳累,也是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这一传统习俗流传至今,成为了对孝道的传承。
在一些地方,这种鞋子被亲切地称为“留娘鞋”,纯手工缝制,并在鞋面上绣上母亲的生肖,祈愿母亲健康长寿。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虽然人们不再亲手制作布鞋,但为父母挑选一双合脚的鞋子仍然是我们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只要记住父母的脚的尺码,这份关心便足以表达我们的孝心。
除了送鞋的习俗,闰月还有其他丰富的民俗活动。例如在闰七月,婆婆会给媳妇送上礼物,体现婆媳关系的和谐;在闰五月,丈母娘则会为女婿送上礼物,表达疼爱之情。在江淮一带,出嫁的女儿会精心为母亲制作闰月袜子或鞋子,以尽孝道。福建地区在闰月时,父母会邀请儿女回家,共享一顿丰盛的大餐,被称为“闰月饭”或“六亲饭”。若父母已去世,则由兄弟邀请出嫁的姐妹回家团聚。还有一些地方,在闰月时会给父母送上水饺、油条、鸡蛋等物品,都是表达孝心的方式。
闰月给父母送东西是一种孝道的传承。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尽管年轻人的生活繁忙,但别忘了常回家看看。即使不带礼物,对于老人们来说,子女的陪伴才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