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黄鱼因其珍稀性和高昂的价格,频繁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2022年1月14日晚,浙江象山的一艘渔船捕捞到近4000斤大黄鱼,引发轰动。仅仅15日,便有众多批发商争相洽谈,最终成交价格高达957万元,令人惊叹。
而在2023年1月25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峡山村渔民在象山港尾捕获了一条重达4.8斤的大黄鱼,同样引起广泛关注。这条鱼最终以2.66万元的高价售出。
大黄鱼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与小黄鱼、黄姑鱼等鱼类同族。这种鱼在、日本、越南和韩国沿海都有分布,尤其在东海和黄海东部较为常见。最近几年,大黄鱼一直以数量稀少、价格昂贵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大黄鱼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但并未被列入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这表明大黄鱼并不面临野外灭绝的风险,实际上其数量并不稀少。
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大黄鱼的养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池养、近海养和深水养。其中,深水养的大黄鱼品质最接近野生,价格也最高。人工养殖的成功不仅弥补了市场上野生大黄鱼的缺口,还增加了野生大黄鱼的数量。因为养殖过程中的外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野生大黄鱼的种群。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近岸水域的环境改善为大黄鱼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浙江舟山等地,海钓野生大黄鱼的场景屡见不鲜,每天都有大量的渔船在作业,捕获数量可观的野生大黄鱼。
实际上,市场上能买到的多为中小规格的大黄鱼,斤级以上的野生大黄鱼则极为罕见。这背后是资本的力量在操控。一些海鲜商人会垄断大型野生大黄鱼,制造稀缺假象,推高价格。但普通消费者无需过度追捧江浙一带的野生大黄鱼。其实全国各地的大黄鱼差别不大,过度追捧只会让自己为高价买单。不妨放眼全国其他产区,如广东、广西等地,那里的野生大黄鱼同样美味且价格更为亲民。过度追捧可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最终损害的是所有爱好者的利益。理性消费、合理品尝才是我们应当倡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