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的枣树栽植面积达15.3万亩,全县板枣总产量高达5000万公斤。这片土地上,千年以上的板枣树约1.75万株,五百年以上的板枣树更是达到了约5万株。这里是古枣树最多、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堪称红枣的宝库。2017年,稷山板枣生产系统更是被列入了第四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历史记载,稷山板枣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北魏孝文帝时期,陶梁村就已开始大规模种植板枣,其栽培加工技术早在东魏时期就已成熟。经过隋、唐、北宋、金、元等历史时期的不断精进,板枣成为了历代皇室的贡品。如今走进陶梁村,几乎每家都种着枣树,每户都在售卖板枣。仿佛这里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板枣的香气。
今年69岁的郅平威是陶梁村的一名老枣农,他家中祖祖辈辈都在种植板枣。他对板枣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是吃着板枣长大的,也种了一辈子的板枣,靠它养活了一家人。”今年他种了十四亩板枣,预计收成非常好,一亩地至少能收入五千元。他还提到村里的板枣公园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卖枣的收入,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