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炎炎夏日的午后,航航妈妈无意间听到了同学妈妈的闲谈,她于那句“做一本暑假作业20元,讲一道题5元”的报价。这和她心中那个乖巧、懂事的学霸儿子形象似乎格格不入。同学们对此事似乎持认可态度,使得这种“知识交易”显得供需两旺。航航妈妈内心深处却对此感到困惑和不安,她不知道该如何与儿子沟通此事。
航航,是望京一所中学的初二学生,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其他方面也表现出色。他擅长篮球,是班里的夺冠主力;他还有着文艺天赋,能自弹自唱自己创作的歌曲。他最近在班里进行了一些特殊的“交易”——给同学讲题、借笔记、帮做作业等都开始收费。更是在网上做起了讲题的视频,接起了暑假作业的订单。
面对妈妈时,航航坦诚地解释了他的初衷。他提到,当他开始帮助同学时,起初并没有想到要收费。随着求助的同学越来越多,他感到有些困扰。他想到,既然同学们在外面上课外班或找家教都需要付费,那么自己帮助同学也应当获得一些报酬。于是,他在班群里公开了“收费标准”。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拒绝一些不必要的帮助请求,又可以获得一些额外的零花钱。
不止是航航,现在的学生现了许多像他一样的“小商人”。他们为同学提供帮助并收取费用。程女士的儿子就曾试图以低价代写作业,并提出了延期支付和加收利息的方案。小杉也提到,有同学在班里进行文具的倒卖,甚至还开展了代购服务。
对于这种现象,同学间的观点呈现出两极分化。有些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商业行为,没什么大不了;而有些家长和同学则认为这是唯利是图的表现,与社会风气有关。这也让家长们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
对于航航妈妈来说,她需要与儿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她也需要引导他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家长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霸”儿子拿“知识”换钱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金钱和价值观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家庭教育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这个问题,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